查看: 648|回复: 1

[复制链接]

330

主题

336

帖子

1534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34
发表于 2020-3-26 05:37:5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李明生

         有这样一个爸,真是全家人的福,虽然昨天后院失火的事全是爸的责,但我们全家都没有责怪他一句。
        爸今年十月已就是八十五的人了,身体健康,现在还在为我们不停地操持着家务,昨天后院失火,就是因为他在为我们在后院里生火煮食喂鸡鸭时,煮的鸡食熟了,他把火炉里的柴火退出,把一根还未燃尽的木头放在另一处熄灭,可谁知这根木柴星火再燃,点燃了柴堆旁的一块塑料纸,风一吹,塑料纸引燃了大柴堆。柴堆着火时,爸一点也不知,因为他又在屋前的大坪里为我们在用刀碎草,一时半天是不会去后院的。
         这场火漫燃时,幸好堂弟嫂从屋后经过发现了,大呼救火,四面邻居赶来帮忙灭火,才避免了一场大火灾。
         爸心里明白,自己虽然老了,但身体还行,如果不为家里做点事,看着家人天天在忙,心里也不好受。自己勤快的手忙了一辈子,也习惯了,闲着时,脚就会生气水肿。
        在爸的生活中,他有一个好习惯和一个坏习惯。好习惯就是早吃早睡,粗菜淡饭三顿如常,从不间断,也不喝酒吃零食。他每天按时吃饭,自己开锅煮食,早上七点,中午十二点,晚上六点,吃了饭就打开电视机,放放湖南花鼓戏,他最喜欢看湖南益阳花鼓戏剧团演的戏,在看戏方面,他是个内行,因为妈在年轻时唱过花鼓戏,所有的剧本都是手抄本,这个工作任务都是爸来完成。因为爸一直是队里的会计,写得一手好字,字也写得来,所以爸从那时起就喜欢看花鼓戏了。
        爸看戏也有规律,一个人看戏时,每次只看一个半小时左右,或看两集戏。如果有老人来看戏,他就在一旁解释,高兴得不得了,往往多给别人放几集。所以只要下雨天或农闲时,邻居家的老人和一位河对岸的老学先生总要来到我家,陪我爸看戏。有时来我家看病的老人,只要我爸在家,也要求我把输液瓶挂在他的客房里,一边看戏一边打点滴,这样,我爸又成了我的一名助手,帮着照顾病人,帮着倒茶水,换吊瓶,把病号负责到底。
        爸的那个坏习惯就是抽烟,但他抽烟只抽自己卷的烟,给别人也是自己卷的烟。他每天要抽两大盒,烟一上嘴,就连着抽,不用点火,据他自己说,每月至少要抽掉两斤市上买回的草烟丝。所以他每次上街都不是为别的事,就是去影像店买花鼓戏光盘和草烟店买切好了的草烟丝,这些店的老板跟他很熟了,只要他一来,影像店的老板总事先就给他准备好了最新进的好戏曲片子。草烟店老板总要留他吃顿饭,还要赠送他几叠卷烟的纸,因为我爸在这两个店里买货从不讲价钱,还每次上街时,都记得给他们带点家里的特产或蔬菜去,这样影像店和烟草店的老板就特别喜欢我爸了。
        我爸 这两个习惯在村里是很有名的了。至于抽烟,我也曾劝过他少抽一点,这样对身体好些,但他不愿,一听到要他戒烟,他更是反对,他说抽了几十年,戒不了了。
        但前年同我们去了长沙孙女家住了几天,他却奇迹般的戒了几天,这个我问了他,还看到他上衣口袋里带去的那包烟一直原封未动过。
         父亲的自制烟也有他的特色,他有一个自制的卷烟机,是一位已故的邻居老木匠给他制做的,用几根小木条和一块硬纸布制成,精巧简易,很适用,他一天可制几百支。在制作时,他先用一个锅煮上米粉糊,把卷烟纸放在卷烟机里,然后放上一小撮草烟丝,在纸的一端贴上米粉浆,再把两端的小木柄一卷动,纸烟就自动弹了出来。这样爸又把卷出来的烟在太阳下一晒,再用别人吃过后的现成卷烟盒一盒一盒地装起来,就变成了自制的好香烟了。
        爸抽烟他说也是从三十岁才开始的,那时在生产队里出工时,社员们在田里干上二三小时后,都累了,大家就一起走上田坎来休息,休息时大伙都凑在一起边谈边抽支烟,爸就在田坎上学会了抽烟,此后就越抽越猛,成了一条实实在在的“烟虫”了。
          他还说,他在三十岁前从没抽过一支烟,就是在一九五八年全国大炼钢铁时,他在湄江的洞庭山铁厂(涟源钢铁厂的前身)当运输连的连长兼会计时,管着三百多号人,那时他还是滴酒不尝,半支烟都不抽,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作风上,他都是屈指一数的全优。不信,现在他专用的大木柜的木盖上还贴着那时的不少奖状,当我第一次看到木盖内贴着的爸几十年前的奖状时,我不竟问他,爸回答说,做人一定要保持低调,贴在墙上不如贴在这柜子的盖内,既可激励我时时保持进步,表现得更加优秀,又可在朋友同事中不出风头,做到同吃同住同干,平易近人,相互尊重。
         爸之所以能这样对工作负责,对人友好,这是与他的人生经历与出生身世有着一定关系的。
         爸是一位饱受人生风霜与痛苦的人。
         爷爷是位竹篾匠,但也是一位聪明人,我写的长篇小说《开元师傅》中的一个故事《一顿好饭》就是以我爷爷为原型而写的。但爷爷因身体原因五十岁时就不幸病故,当时我爸还只有未满十三岁。
         为什么我爷爷死时,爸还未满十三岁,年纪这么少呢?在这里我还要给大家来个小插曲。
          我爷爷有四兄弟,他是老小,当时家境富裕,有几十亩地,所以在年轻时聚了个有钱人家的千金为妻,不料在生孩子时是难产,不幸去世,几年后,爷爷的第二任妻子也是同样的命运,到了第三任,第三任却是位交际花,专门梳妆打扮,画眉毛,涂口红,好吃懒做,如妖精般过日子。爷爷看不惯,也养不起。这样两人合了一年伙,就不要了。为了家里不断香火,最后在一位朋友的介绍下认识了同病相邻的奶奶。因奶奶当初嫁的是一位好吃懒做,专抽大烟的“吸毒鬼”。在无奈之中离婚后,带着不满三岁的女儿回到了娘家,在一年后经人介绍与爷爷结婚,尔后生下了我爸和一个叔叔,叔叔由于当时的医疗条件极差,两岁时患上了小儿麻痹症瘫痪在家,活到二十岁时又另患一病而不幸离世。
           所以我爷爷是近三十八岁才得子。我爸因此未满十三岁就失去了父爱。爸为了这个家,未满十三岁就挑起了这样一付困难与痛苦的重担。虽然当初我姑母已经出嫁在花山岭给人家当童养媳,但家里奶奶的身体非常差,患有严重的类风湿病和颈椎腰椎病,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加之瘫痪的叔叔要照顾。家里的大小事务都得由爸来做,可见爸肩上的担子就很不轻,尤其是对于一个还未满十三岁的孩子来说,是多么的不敢想象。
      为了缓解家里的生活压力,十六岁时,奶奶在爸不同意的情况下,包办婚姻,把娘家一个年龄相当的堂侄女嫁给爸,来作自己的儿媳妇。
         爸当时极力反对,表示坚决不同意。正当这时,全国开展大搞钢铁运动,爸为了反对这门亲事,以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为名,自己毅然丟下家人出走,来到了湄江洞庭山铁厂(涟源钢铁厂的前身),成为了铁厂的创史人之一。
        爸来到洞庭山铁厂后,由于自己聪明勤学,为人友好,据当时一同去铁厂的人讲,当初在缺少人才的情况下,爸只用了三天时间就学会了珠算的全部内容,加减乘除,各种珠算方法运算自如,从不错算,而且财务知识学习得很好和领导能力非常强,这样,爸在几千人中脱颍而出,择优取录成为了铁厂的主要财务负责人兼运输连的队长。
        在爸事业有成,直上青云时,村里的村民强力要求爸回家任村干部,出任团支部书记和秘书一职,在这一年,家里的变化也很大,奶奶的包办婚姻也解除了,瘫痪在床的弟弟也因病去世了,爸对这一段走出的生活虽然在事业方面有很大的变化,找到了自己的路,但他至今回想起来,似乎对家人和离婚的妻子缺少了点什么,也许有点过份和无情,留在心中的阴影成了终生的遗憾。
         后来再婚时,爸经姑妈的公公介绍认识了妈,那正是一九六零年全国公共食堂大集体时代。爸和妈一见衷情,在食堂里宰了一只兔就算完婚,尔后两人相亲相爱,共建家园,爸就一直守在家里再没有“出走”了。
         后来爸一直在生产队里当会计,成为队里的负责人,他做事公平公正,对队里的老弱病残特别的照顾,所以在队里的信誉他最高,队里人有事,无论大小,大家都找他商量和帮忙。由其是队里的老实人和有地富反右成份的家庭,爸更是不会亏待他们,做到一视同仁,在那个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几乎廖廖无几。
        爸勤俭节约,一心为公的精神在队里是出了名的。有一次队里的一位五保老人去世,丧事是由队里负责操办的,他在丧事安排时,提倡节约开支的同时,又要大家心里满意,所以他就先把几位年轻力壮的年轻人请到队里,说明了这丧事的具体安排,尽量少点开支,不能乱花队里的钱。于是决定只买来十斤面条,在出丧的那天,他在大坪里支了一个大铁锅,把这十斤面条煮好,就先让这事先安排好了的年轻小伙子八大经刚吃完,然后剩下的再给队里的送丧老人和小孩一人一碗。就这样用十斤面条安排了一桩丧事。既为队里节省了不少开支,又把丧事办得非常完美,使大家非常满意。后来这丧事成了全村人传颂的佳话。
        还有一件爸至今还不愿公开的秘密,爸在那时,他为了让队里的人在走亲戚或出访朋友时穿得体面一点,他特意同妈商量好,卖掉了家里的两头猪,制作了几套新衣服,专门借给队里的人在走亲戚时穿上,这样就在走亲戚时很有面子,在外面开心很多。这个办法非常好,给队里人争到了许多的面子,后来听说因为穿上了这几身衣服走亲戚,还为几位无法聚到老婆的单身人成全了一个完整的家。真没想到这个办法还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应。
        爸的勤劳与俭朴是村里人有目共睹的,一年到头很少吃肉,妈是个有名的裁缝师傅,后来改革开放,我们都成家立业后,他还是舍不得吃,舍不得穿,给他买一身新衣服都只得偷偷的买回给他,给他试穿时还得挨一顿骂。
        他吃的总是青菜淡饭,从不择食,妈不在时,他自己个人煮,一只小锅用了六十年,当时只花了三毛钱买的,已是个古董了,现在还在用它煮菜吃。
        爸一生的勤劳与节俭,妈的缝纫手艺挣来的钱,妈是不去管的,都由爸来支配。爸一生为家建了四次房,两次翻修,两次迁居。心里想着两个儿子要结婚要分家,没有几间房是不行的,直到六十岁还在为我们建房的事操心出力。
         现在我们也是五十多岁的人了,看到爸还有个这么健康的身体,和健康的心态,我们感到无比的幸福。
        去年十二月初,我看到爸已是年入古稀的人了,于是在家人群里提出了一个建议,希望今年全家人都回家过年,好好陪陪爸,再拍一张全家福,好在爸有生之年,天天能看到大家的微笑。
          这次大家都按照我的建议回家过年了,全家人团聚,几年来还是头一次,这也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全家大小三十多口人,分布在全国各地,而且有一位孙子和孙婿还是从事海外远洋工作的,每年很少回家,所以在这个子孙满堂的大家族中,除了我们几位六十年代出生的儿女辈守在爸的身边外,其他的都在大城市里工作和读书。这让爸看到了全家人的希望,看到了他和妈几十年的心血和汗水没有白流。在爸的心里也算是一种最好的安慰了。

2020.3.26.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1

主题

3212

帖子

9364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9364
发表于 2020-3-26 18:15:32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李老师佳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