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08|回复: 1

谈记叙文的阅读与写作(一)(《野老杂文选》之三十六)

[复制链接]

419

主题

473

帖子

3565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565
发表于 2021-1-13 06:55: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记叙文的有关知识
记叙文就是以写人、记事、状物、写景为主的一种文体。这种文体是我们生活、学习、工作中最常用的文体。
  1.记叙文与议论文、说明文有三方面不同:
  (1)文体不同、表达方式也不同。记叙文主要运用叙述和描写为基本表达方式(有时兼有抒情和议论);议论文则用议论或说理的方式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说明文主要以说明、介绍为基本表达方式。
  (2)文体不同,反映事物的角度也不同。记叙文主要是把人物、亊件、景物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等具体情况告诉人;议论文则主要是把对事物的看法和主张,也就是自己的观点告诉人;说明文主要是把事物和事理的知识告诉人。
  (3)文体不同,构成文章的元素也不同。记叙文一般由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四大要素组成,通达具体形象达到“以情感人”之目;议论文则一般由论点、论据和论证三个要素组成,通过议论或说理达到“以理服人”之目的;说明文一般由说明中心、说明材料、说明方法三个要素组成,通过说明、介绍事物达到“给人以知识” 之目的。
  2.记叙文的四大要素:
  记叙文的四大要素是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包括事件的起因、发展、结果)。也有人将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或发生)、发展(或经过)、结果称为记叙文的六大要素。其实,四大要素也好,六大要素也罢,都是一个东西,只不过四大要素把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都归结在一个要素“事件” 中罢了。在一篇完整的记叙文中,这些要素应该是缺一不可的,尤其是写人记事的记叙文,更应如此。但这些要素的交待并不是突兀而孤伶的,它是在行文中自然而然地交待出来的。
  3.记叙文的分类:
  按照记叙文所记叙的内容来分,我们一般把记叙文分为写人、记事、状物、写景的四大类记叙文。
  (1)写人的记叙文:以刻化人物性格特点(思想品质)、塑造人物形象为主的记叙文。常见的有小说、人物速写及写人为主的散文、通讯、报吿文学等。有的是通过一件事来刻化表现人物,有的是通过多件事来刻化表现人物的。
  (2)记事的记叙文:以叙述事件为主来表现某种生活或社会意义的记叙文。常见的有故事、叙事散文及写事为主的通讯、报告文学等。
  大家注意:事是人做的,人是做事的;事离不开具体的人,人脱离不了具体的事。因而,在一般人看来,尤其是小学生、初中生看来,写人和记事的记叙文是很难分开的,其实不然。记事的文章偏重叙述事件,要将记叙文的四大要素或六大要素交待清楚,而且要详略得当,从而来表现某种主题、揭示某种意义;而写人的记叙文,不管是通过一件事还是多件来刻化人物,都偏重对人物性格、品质的刻化表现,从而来塑造人物形象,这就需要作者写作时调动多种刻化人物的手法。
  (3)状物的记叙文:以叙述和描摹物为主的文章。
  (4)写景的记叙文:以写景为主的文章。
  大家注意:单独状物的文章和单独写景的文章有,但很少,大多数是二者糅合在一起来写,有状物也有写景,目的就是通过状物写景来抒发作者某种感情。此类文章常见的有:抒情散文、游记等。.
  4.记叙文的叙述方式:常见的叙述方式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各种刊物书籍及老师都讲过多次,在此不啰咧了!)
  5.记叙文的表达方法:常见的表达方法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
  在这里,不讲记叙、说明这两种表达方法,特将描写、议论、抒情讲解如下:
  (1)描写:这是记叙文中十分经常运用的一种表达方法。常见的描写有:a人物描写:包括肖像(外貌)描写、行动(行为)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b景物(环境)描写c细节描写
  (注意:这些描写中,“人物描写” 是为了刻化人物性格、表现人物品质服务的,因观其貌、看其行、听其声、察其想就知其性格品质;“景物描写” 是为叙事写人来渲染气氛的,从而为刻化人物服务的;“细节” 是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情节、而非细腻描写的情节。它更是为了刻化人物性格、表现人物品质服务的。因而记叙文中,绝对不能没有描写!)
  (2)议论,是针对亊件的评判,恰到好处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抒情,是作者或直接戓间接抒发胸臆,是感情的自然流露,更能深化主题,韵味无穷。
  (注意:这两者大多时无法分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交融在一起。用在文首,能直抒胸臆,开篇点题,引人入胜;用在文尾,能使主题深化,感情升华,韵味悠长。
  (二)记叙文的有关知识(续)
  6.记叙文写作表现手法:
  记叙文写作表现手法就是指在写作记叙文时用什么样的手段方法来展现事件。常见的有:
  (1)以小见大法:从细微处着眼,从小事写起,来表现较大或严肃的主题。“一滴水能反射出太阳”就是这个道理。例鲁迅的《一件小事》,就釆用了这种手法。
  (2)对比手法:在同一事件中,不同的人说的、做的对比着来写,美者更美,丑者更丑。例鲁迅的《一件小事》中“我” 与车夫形成鲜明对比。
  (3)欲扬先抑法:要褒扬、拔高某人某事物,先不直接写他而是去写与之相关的事物去衬托他,尔后水到渠成地就写到了中心人物戎或事物。这是“弹簧定理” ,用在写作理论上就是欲扬先抑手法。例茅盾的《白杨礼赞》。
  (4)夹叙夹议法:一边叙事,一边议论;叙事是议论的基础、议论是为深化主题。二者应紧密结合,天然浑成。
  (5)先议后叙或先叙后议法:或开头议论引出事件;或开门见山叙事,最后议论揭示主题。
  (6)首尾呼应法:开头与结尾相呼应,前呼后应,显得文章浑然一体。
  7.记叙文的选材:
  写一件事表现一个人,或者写几件事表现一个人,还或者写多件事表现多个人,都要求严格选择材料。能表现人物性格特点、品质的,能突出文章主题的材料要选出来,否则不选。材料从哪儿来呢?从你平常的生活积累的素材中去摘取,然后对其进行加工,就成了材料了。
  8.记叙文刻化人物的手法:
       在叙述事件中,要注意调动各种手法去刻化人物性格特点,塑造人物形象。尤其是写人的记叙文更应如此。常见的手法有:
  (1)外貌描写。也叫肖像描写。中国传统文学中,很注重脸谱化,好人是什么样,坏人又是什么样,你从外貌描写中就一目了然了。尤其注意那种叫“白描” 的肖像描写,三笔五笔就将人物外貌特征栩栩如生地刻化出来,真可谓入木三分!外貌描写也要抓特征,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从头到脚全涉及,这叫“画眼睛”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嘛。
  (2)语言描写。想什么就说什么,“言为心声” 嘛,所以描写人物语言就能表现其心理和性格特点。要注意人物的语言一定千万必须要符合其年龄、身份、性格等,千千万万注意这一点。
  (3)行动描写。也叫行为描写。做的什么,怎样做的?行为受心理支配,写出了行为就看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其性格品质暴露无遗了。
  (4)心理描写。这是最直接揭示人物心理的一种手段。既可直接写,也可让人物以作梦、回忆等方式来写。如果全篇或大段大段地来写心理刻化人物,那就叫“意识流” 写法了!
  (5)细节描写。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情节,就是细节,而非描写细致的情节。最典型的就是鲁迅中篇小说《阿q正传》中阿q要被枪毙让他划押时,他还在想我怎么才能将这个圆划得圆,把他那种麻木的性格刻化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总之,一篇好的记人的记叙文至少要有一、二个细节去刻化人物。
  9.记叙文的语言:
  记叙文的语言总体上要求通顺流畅、清楚明白。叙述的语言,最好能形成自己的风格,或高雅华丽,或通俗易懂,富有泥土气息,这要看个人的语文修养程度如何了。
  在提倡语言不晦涩的前提下,记叙文鼓励大量使用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等运用多种修辞格的句子。
  10.记叙文的构思布局:
  写记叙文最忌讳的是平铺直叙,无主无次,详略不当,写成流水帐。自古“文章无定法” ,而古人又云:“文似看山喜不平” 。记叙文最好能写得一波三折、波澜壮阔,这样才能引人入胜,有可读性,最终达到“以情感人” 之目的。这就需要在构思文章、布局某篇时去运筹帷幄。要注意下列几点:
  (1)开头与结尾的构思。这是下笔与收笔的问题,从哪下笔写,写什么,怎么写;到哪儿收笔,怎么收?都要考虑再三。关于开头、结尾的文章太多了,不再去啰咧!总之,好的开头,不仅能自然引至正文,更能引人入胜,抓住读者读下去;而好的结尾,不仅能深化主题,更是能使文章韵味悠长无穷!
  (2)行文中要注意前边有交待(埋有伏笔),后边有照应。这样,文章前后显得不突然,衔接自然得体。
  (3)过渡要自然。部分与部分之间、段与段之间要注意过渡自然,或自然衔接,或有承上启下的句子或段落来衔接。否则,给人的感觉是前言不搭后语,行文不畅。
  (4)详略要得当。行文时,能突出文章主题、表现人物性格品质的就详写,反之就略写或不写。
  (5)写事或写人的记叙文,尤其几件事表现一个人或者多件事表现多个人时,可考虑设小标题的形式,也可分片段(1.2.3.4……)来写。
  11.记叙文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思想性指文章的主题和主题思想而言。文章讴歌什么,赞美什么,鞭挞什么,斥责什么,要有明显的主题,这个主题要能鼓舞人、教育人,有意义才行。
  艺术性是指写作上的显著特色。从什么地方去发掘写作特色呢?就从上述讲座中的10个方面去分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1

主题

3226

帖子

9406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9406
发表于 2021-1-13 15:14:21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于老师佳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