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查看: 357|回复: 1

老张的辉煌人上(《野老散文选》之三十四)

[复制链接]

419

主题

472

帖子

3491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491
发表于 2020-12-1 05:28: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张,叫张相金,是海阳经济开发区的一名环卫工,分管杭州街西段的卫生工作。老张是开发区联合村人,今年六十七岁,中等的身材,古铜色的脸庞棱角分明,穿上那套环卫工的橘红色工作服,显得越发年轻和精神;别看老张说话是一副公鸭子嗓子,他挺善说的,滔滔不绝,说着话还不耽误手里的活儿。
   老张十四岁那年去城里姐姐家里,就遇上了一档子事儿。
   在海阳南半部如果有人说“城里”两个字,你千万不要以为是说现在的海阳县城东村,而是说凤城,因为凤城明朝在此设卫,称“大嵩卫”,清朝废卫设县海阳县城就在凤城,一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县城才迁移到东村,直到现在你若问凤城那五六个村的人是哪里人,他们都会说一句永不变更的话:“俺是城里的!”话里透着一股自豪劲儿和优越感。
   那年老张来到凤城大姐家里,带着六七岁的外甥去城里各处转绕,有点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东瞧瞧,西看看,一副呆头呆脑的傻模样。正当老张和外甥转到一处园子里时,忽听有人呼救,老张仔细一听呼救声是从墙根那眼井里传出来的,老张飞奔过去下到井里,把一个奄奄一息的小女孩救上来。看着这个已经昏死过去的小女孩,老张用从大人那里学来的溺水抢救经验,把小女孩扛在肩膀上,反复地颠,灌进小女孩肚子里的水被颠了出来,小女孩被老张从阎王爷那里拉了回来。这时,在老张的外甥大呼小叫下,人们也涌来不少,早就有人跑去通报小女孩的母亲了,小女孩的母亲跑过来抱起女儿哭天嚎地地回了家,把个小老张晒了鱼干了。
   老张回到大姐家里,外甥这般那起把舅舅救人的事儿告诉了母亲,大姐一个劲儿夸老张做得对,让老张把湿漉漉的衣服脱下来给他洗一洗晒一晒。大姐一边给老张洗衣服一边嘀咕道:“那个小女孩的妈妈怎么也得说句感谢的话啊,咋的就抱着孩子跑回了家呢?”老张说:“感谢啥?咱救人又不是图人家感谢的,再说那小女孩的妈妈也是吓傻了,谁摊上这事儿还不就懵了?”
   正当老张光屁股盖着被子在炕上等自己衣服晒干的时候,大姐的家门被人推开了,来人还提着两包点心。原来来人是小女孩的爸爸,他是村里的党支部书记,是得知情况后特意来感谢老张的。这位书记不仅反复感谢老张,还替妻子向老张道歉。老张说:“没啥没啥的,俺救你闺女又不是图你们报答俺,谁遇上这事儿也得这么做的,你也别破费了,赶紧把点心拿回家给你闺女吃吧!”老张的外甥在旁边一听舅舅让人家把点心拿回去,俩眼珠子直直地盯着那两包点心在吞吐沫儿。书记笑着说:“这点心不是给你的,是给这个小家伙的!”这才把这事儿得了结了。
   第二年,老张就下学了。回到生产队上,正干队长的老张的二叔一看这小伙子干啥活都是有模有样的,就特别有心把老张培养成庄稼地里一把好手儿,凡是庄稼地里的农活都让老把式们手把这手儿教给他,比如用牲口耕地、播种啦,石匠、瓦匠、木匠、铁匠等等的活计啦。
   生产队里最苦的活儿有三种:打炕、抬粪、割小麦。胶东农家都有土炕,三年两载的就要把土炕拆了做农家肥,重新造泥土坯盘炕,这打炕盘炕的农活儿不仅是累,土炕里的黑灰还能把干这活儿的人给造成像唱大戏的二花脸,灰尘呛得睁不开眼,不敢张嘴喘气儿。家家户户都有猪圈,都要积攒农家肥,积攒的农家肥满了猪圈了,就要及时把它抬出去。干活儿的时候,一个人在猪圈里铲粪,两个人抬着抬筐往生产队里的粪场里抬,两只抬筐轮换着使用,一上午最少也得抬出三四圈农家粪去。这猪圈里的粪臭气熏天,呛得铲粪的人大气儿不敢喘一口,抬粪的累得汗流浃背,还得一溜小跑呼呼地干。割小麦,更是又苦又累,不仅要披星戴月地抢收,还得及时脱粒,及时地抢种夏季农作物。那个时候,没有收割机,也没有脱粒机,都是靠人力来干的。就说这割小麦吧,人人一把镰刀,两个人一帮,一前一后,前边的人一边割麦子一边管着打捆麦个子的腰儿,后边的一边割麦子一边负责把割倒的麦子捆成一个个麦个子,利于往生产队场院里运输。割小麦的时候,二叔让老张跟自己一帮,二叔先是让老张在前边,二叔撵上了老张,就用镰头撴(捣的意思)老张的脚后跟,把个老张的两只脚后跟给撴得鲜血淋漓。老张一咬牙就坚持下来,拼命地向前进,割麦子的路数渐渐熟悉起来,要领也都掌握了,于是老张提议让二叔在前边割,他在后面追,追到二叔,老张就用镰头撴二叔的脚后跟,二叔就举起白旗投降,二叔说:“哈哈,俺把这小子调理成气候了!”老张就变成了生产队里最能干的割麦子的能手,挣的工分最多。
   老张和当时的村支部书记的儿子是铁哥们,书记很是欣赏老张,于是老书记就提出要认老张为干儿子,老张是杀了头也不答应,老书记找到老张的父亲说情,老张还是不干,老张说:“不干就是不干,别让人家戳俺的脊梁骨,说俺是溜腚沟子舔蜂蜜,巴结当官的。”老书记的儿子要去当兵了,临走说:“哥们,以后多来帮俺爹干点自留地里的活儿!”老张说:“这个行,应该的,你只管放心吧!”后来在村里当民办教师出嫁了的老书记的女儿遇到了老张说:“你啊,真是个彪子,俺爹让你做他的干儿子那不是要把俺许配给你吗?你咋就死活不答应呢?”老张那个后悔啊,恨不得乎自己两巴掌,他哭唧唧地说:“他咋不跟俺明说呢?”老张心里喜欢的这个女人白了他一眼说:“彪吧你,他能明说吗?”老张恨不得时光马上能倒流回去啊。
   时光匆匆地走,一转眼的功夫就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了。
   秋季的一天,老张和生产队里的社员正在地里干活儿,邻村一老一少两个人在拾做饭的烧草。那老的是一个六七十岁的老头,少的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两个人拔草的时候不小心把老张队里的豆子带起来几枝,老张的二叔不干了,把这一老一少批评得一个劲儿承认错误不说,还要没收人家的工具,将人带回村里开批斗大会。老张一看这架势,火了,他二话不说,从二叔手里夺过这两人的工具递给他们,老张说:“杀人不过头落地,得饶人处且饶人啊!人家又不是故意搞破坏,都也检讨承认错误了,你咋的还要把人家往死里整呢?你如果还是不依不饶的,今天咱爷俩就战斗到底,俺就不信这个邪了!”众人一看老张要动真格的了,就劝老张的二叔借梯下楼,别爆发了内战。
   晚上,邻村就来了一个提亲的媒人,哈哈,老张竟然得了一个终身伴侣,不必说看官你也会知道这伴侣是谁了。
   婚后第二年的冬天,老张被派去东山打石头。每一个村里的每个生产队都要派出一帮人马去打石头,用来填海建码头。老张这个生产队这帮人马由老张负责带队,各个石匠队伍的贡献大小是由码头上过称的石头数量决定的,最后根据石头的数量往生产队里领化肥。
   干了几天后,负责开拖拉机往码头上拉石头的人回来向老张反映说,咱们的拖拉机装载得这么满,到了码头上,过称的看都不看,一律都是五千斤,咱们可是亏大了啊!老张一琢磨,不对啊,这么满载的一拖拉机石头最少也得一万斤吧,咋的就一律五千斤呢?不行,这不是拿着工作耍儿戏吗?得找他们去!于是,老张拔腿向码头奔去。
   老张来到码头上,一瞧,呵呵,管着过称的人正是老张当年在城里救过她性命的那个书记的女儿!这个姑娘知道了救命恩人来到码头上的原因后,连声说道:“叔叔,您就放心吧,俺一定会把这事儿做好的!”从此,负责往码头上拉石头的人再也没有抱怨过。过去了几天的时间,老张就问开拖拉机拉石头的人:“伙计,咋样?还是五千斤吗?”拉石头的说:“哈哈,还真是管用啊,你去这一找啊,每一车都给咱们记两万斤!”老张一听,说:“糟了,这咋行呢,这不是胡楞根吗?”于是,奋身向码头而去。
   到了码头上,老张找到了那个姑娘。姑娘见老张又找来了,立马说:“叔叔,您放心吧,俺再给你们每车多加上五千斤!”老张急忙摆摆手说:“姑娘啊,俺就是为这事儿来的啊!你,不能这么做的,公是公,私是私,公私必须得分明啊,做事儿得讲原则,一定要实事求是,不能讲个人感情的!俺那一拖拉机石头也就一万斤左右,别再往上虚加了,这么做对不住良心的!”
   一起打石头的伙计们知道了这事儿,就说老张是个十足的彪子,傻得出了格了。老张把脖子一梗梗说道:“你们才彪啊!如果这么干下去,咱们生产队这个小集体倒是得了好处了,可是国家这个大集体却亏本了啊!再说,做人做事儿,你能不讲良心吗?”
   老张这一辈子最注重的就是得好好做人、好好做事儿,必须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改革开放的第二年秋末冬初的一个晚上,老张外出打工回到村子里,此时正是月黑风高、家家户户都在家里围坐在一起吃晚饭的时候。老张走到自己的家门口,模模糊糊地看见有一团什么东西在自家柴草垛下悉悉索索地动着,老张走到跟前打着火机一看,原来是个十一二岁的男孩子蜷曲着身子躺在柴草垛下。老张把这个男孩拉起来,牵着手领回家,让孩子洗脸洗手,让他上炕,并吩咐妻子赶紧端上饭菜,男孩吃饱之后,缓过了精神头儿,这才告诉老张自己是大闫家村的,星期天出来玩迷路了,一直走到这里。老张听后,顾不得吃饭,拉出自行车,对孩子说:“孩子,大爷不能留你了,你爹妈肯定在家里急坏了,赶紧走,大爷把你送回家去,别让你家大人操心了!”
   孩子的家人和邻居们在家里急疯了,到处寻找男孩,大口井、水井、海边几乎找了个遍也不见人影。正当男孩的爹妈在放声大哭之时,老张把孩子送回来了,老张看着孩子迈进家门,就返身而回,正巧遇到寻找孩子回来的邻居,人家问明情况死活不让老张就这么走,把老张请进了男孩的家。男孩的父母得知实情后,扑通一下子就跪到了老张的面前,把老张慌得一手拉起一个,连忙说道:“使不得使不得啊,这不就是心思着你们着急才把孩子送回来的嘛,要不就留孩子在俺那里住上一宿了。”孩子的父母一个劲儿地感谢老张,老张说:“这有啥?谁遇到这事儿都得这么做的,应该的,应该的。”后来,两家人像亲戚一样走动着,一直到现在。
   2017年的年底,老张去赶石人泊集,转到北头靠东边的地方,捡到了一个破旧的提包,打开一看,里边有七八百块钱。老张心道,这是哪个粗心的人把置办年货的钱给弄丢了啊,看着这个提包可不会是个年轻人的,上了年纪的人把年货钱掉了,简直就是要他们的老命啊!等吧,一定要把失主等来,于是老张就停下来坐在自己的电动三轮车开始等失主。
   一会儿,老张村里一个邻居走过来问老张在这儿干啥,老张说明了实情,那个邻居说:“大集的南边,有一对七八十岁的老夫妻在哭呢,说是把置办年货的钱给弄丢了。”
   老张赶紧骑着电动三轮车向大集的南边赶去,老远就听见两个老人在伤心的哭,老张跳下三轮车,分开人群走到老人面前问清提包的颜色和钱数,把提包和钱还给了老人,并让他们当面点清钱数。这对老人,擦干眼泪,喜笑颜开,一边说着感谢的话,一边拿出200元钱要给老张一表心意。老张说:“别啊,俺也想要钱,就不过来送给你们了,你们自己留着买年货吧!”说罢,骑上三轮车走了,那对老夫妻在后边喊道:“恩人啊,你是哪里的?叫啥名字啊?”老张摆摆手儿,大声道:“赶集去吧,这事儿过去了!”
   2018年的春天,联合村里来了一男一女。男的有五十左右岁的光景,腿有点瘸;女的有六七十岁,一头白发,利利索索的。这两个人一走进村口,就遇到了正要去扫大道的老张,他们向老张打听张相金住在哪里。老张仔细看看这两个人,没有一个认识的,心道俺都不认识你们,你们找俺干啥呢?于是老张说:“你们老找张相金干啥?”
   那个女的抢先说道:“我是北边赵家庄的,我和我弟弟都在南京住了快三十年了,这次回来探亲,特来看看张相金师傅,三十年前张师傅帮助过我的弟弟,我们一直没有忘记张师傅!”
   “是的是的,”那个男的赶紧接上去说道,“三十年前,张师傅帮我推车把木头送到了我姐姐家里了!”
   奥,原来如此啊!老张再看看这个男的,可不是嘛,就是他,思绪一下子也回到了三十年前。
   那年也就是这么个季节,前一天下了雨,路上还泥泞着,老张走出村子去自家责任田里看庄家。走在半路上,看到一个腿脚不利索的小青年推着一辆装满木头的独轮车,吃力地在泥泞的山路上蹒跚着赶路。老张上前一打听,这个年轻人是凤城那边的,来赵家庄给姐姐送烧火做饭的木头,他姐夫在南京部队上当兵,姐姐一个人在家里拉扯着孩子过日子,很辛苦的。老张了解了情况后,就说:“路上不好走,你的腿脚又不好,把车子给俺吧,你只管带路就行了!”于是,老张接过独轮车,一口气儿给送到了赵家庄,然后谢绝小青年的邀请回到了家里。
   后来小青年打听到了老张的名字,还没来得及感谢,就跟着姐姐姐夫去了南京,在那里安家落户,成家立业,一晃三十年就过去了。这次回到老家,姐弟俩商量着一起来看老张。
   ……
   听完这些故事,我对老张说:“老哥,你太不简单了,你的人生是辉煌的啊!”
   老张把头一扬说:“辉煌个啥?谁还没干点该干的事儿?”
   我说:“你是党员吧?”
   “对啊,”老张说道,“俺干过民兵连长,还干过治安主任,能不是共产党员吗?”
   看着老张那认真劲儿,我笑了,心里由衷感叹道:是啊,他们那一代人,那一代共产党员是多么的认真执着啊……祝福好人,祝福人人都做好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1

主题

3178

帖子

9260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9260
发表于 2020-12-1 15:03:45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于老师佳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