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回 迟将军题词赋军史 王学俭挥泪忆高波 时光荏苒,弹指一挥间。 时间到了二零零四年,当年在林海雪原中剿匪的老一辈们很多人都已故去,在世的已经到了耋耄之年。斯人已去,思念长留。为了弘扬八路军胶东军区海军支队的革命精神和光辉历程,受原海军支队领导、战友的委托,已年过八十的原海军支队老战士、原东北民主联军牡丹江军区宣传干事、曾任铁道兵报社副社长兼总编辑的王学俭毅然承担起了主编描写海军支队战斗历程的长篇军事纪实《浩气长存》的重任,为了编书王学俭克服了年老眼花的困难,苦学电脑,历经三年,终于将全书电子稿完成,并正式出版。 2007年盛夏的一个下午,王学俭打开电脑,正在为《浩气长存》付印做最后的校勘,鼠标点动,网页在眼前慢慢滑过。一张张二支队当年在牡丹江地区剿匪、庆功、祭奠的老照片在眼前出现,当翻阅到老二团十一位战斗英雄在海林的合影照片时,鼠标停了下来。王学俭凝视着前排的高波,眼眶湿润了:“我的同乡、好战友、好同志,好兄弟,你虽然离开我们六十年了,可是当年我们在一起战斗、工作的情景却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中!后人不会忘你的,海军支队为有你这样英雄战士而感到自豪和骄傲,安息吧,我的战友!” 铃铃铃…… 一阵电话铃打断了王学俭的沉思,他拿起听筒:“喂,是哪一位?” “是王学俭大伯吗?” “我是王学俭,请问你是……” “我是高波烈士的侄子高春堂,我看到您在博客发表的老二团十一位战斗英雄照片,其中有您和我二伯父高波,这张照片海林烈士纪念馆也给过我一张。据我所知,和杨子荣、高波合过影的,现在仍健在的,能找到的只有您一个人了。我想有机会到大连探望您这个老前辈,当面聆听您和我伯父高波的事迹,不知您的身体条件是否允许……” 王学俭惊喜过望:“你是高波的侄子?欢迎,欢迎!我的身体很好,没有问题,随时欢迎你来大连,咱爷俩好好聊聊!” “那就多谢大伯了!” 王学俭刚放下电话,又传来一阵敲门声。王学俭刚打开房门,离休前任大连宣传部副部长的老友王寒枫带着一股热浪走了进来。 “学俭老哥呀,迟浩田将军来信了!”王寒枫兴冲冲地说。 “迟将军还真给你这个老同学面子,将军是怎么说的?”王学俭迫不及待地问。 “迟浩田将军同意给《浩气长存》书题写封面书名了,题字和信都在这里,你看吧!” 王寒枫说着拿出一封打开的邮袋递给王学俭,王学俭缓缓打开题字,只见在长条宣纸上“浩气长存”四个笔锋苍劲的毛笔字展现在眼前。打开来信,只见信中写道: 寒枫同志: 你好! 来信和刘金凯、王学俭同志的倡议书都已仔细拜读,很抱歉,只是收见太迟,因为一场大病之后,去南方疗养近五个月,“五、一”前才回京,真对不起,请谅解。 读倡议书后,感慨万千。联想往事,激动之情,难以言表。刘公岛起义的同志,与我工作的好几位,在一个战壕牺牲了,想起他们十分难过。为他们出一本书,我非常赞成,遵嘱写了“浩气长存”现送上,请收后酌处。我们都是七老八十的人了,要注意生活质量,千万多加保重,衷心祝老同学健康长寿、万事如意。 祝您全家幸福! 敬礼! 迟浩田 二零零七年五月十二日 王学俭高兴地说:“迟浩田将军的来信真是情深意长啊!今天又是迟将军来信,又接到高波侄子电话,说过段时间要前来拜访,真是喜上加喜啊!来,寒枫老弟,迟将军不是说了,‘要注意生活质量’嘛,今晚就在我这喝两口,咱也改善一下生活,庆祝庆祝,老伴儿,炒几个菜,我和老弟喝两口,哈哈……” 老伴儿在一旁笑着说:“看把你乐的,王部长,他这是书也写完了,也看到迟将军的来信了,对老战友有个交代了,高兴的啊!” 王寒枫豪爽答道:“好,学俭老哥,恭敬不如从命,就依你,喝两口,庆祝一下!” 酒菜很快就端上来了,王学俭先倒满一杯酒,端着酒走到电脑桌前,神色庄重,凝视着屏幕上照片中的高波,一霎时,往事历历在眼前闪过: 胶东水沟头,夕阳下,小河边,王学俭和高波促膝谈心;五常城内,王学俭和高波并肩冲锋作战、擒获土匪王恶麻子;烧锅作坊内,王学俭和高波义正词严训斥无良大户;东京城临时医院,许诚之、王学俭、高波看望临终季营长;海林城二团营房前,战斗英模高波、杨子荣、马国栋和王学俭在一起合影;海林东山高波烈士墓前,曲波、王学俭和众战友深情悼念;林海雪原,高波挎双枪、骑白马在扬鞭驰骋;高家村龙头槐下,参军前穿着学生装的王学俭、高波并排而坐,侃侃而谈,亲密无间…… 两行热泪,顺着王学俭脸颊潸然而下,他把酒杯举过头顶,口中轻轻地念叨着:“高波,我的好兄弟,龙头槐的传人!《浩气长存》就要出版发行了,你的在天之灵如果有知,今晚就和我们一起喝杯酒,重温一下我们海军支队的光辉战斗历程吧!” 说完,王学俭将杯中的酒,轻轻地洒在电脑桌下…… 结篇诗:
高村千载屹龙槐, 烽火少年出将才。 泪写传人英烈事, 新亭音貌入书来。 ——全书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