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45|回复: 0

改革农民命运 统筹城乡发展 邵云瑞

[复制链接]

41

主题

49

帖子

202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02
发表于 2024-7-19 16:26: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元曲中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比较确切的表达了中国农民在历史上的命运。全文如下:
  
山坡羊·潼关怀古
  
  
   
元·张养浩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1.jpg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时至今日,中国农民是不是还要重走那种兴亡皆苦的老路呢?
中国在传统上是一个农业国,古往今来,农民在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承受着过多的艰辛与痛苦。他们通过一次次的农民运动表达着对命运不公的抗争,陈胜吴广起义、黄巢起义、李自成、洪秀全、太平天国、义和团等等。虽然他们的起义往往以失败告终,但是,他们的每一次运动都沉重地打击了当时的统治者,加速了封建王朝的灭亡,迫使新生的统治集团采取更加开明与人性的策略去治理中国社会。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开元盛世、康乾盛世等等,都是在接受了农民抗争、社会动乱的教训之后出现的良政局面。这样的局面往往是好景不长,没过多久社会就又恢复到税赋加重,民不聊生的局面,对此,清代的思想家黄宗羲总结出黄宗羲定律:黄宗羲定律是由秦晖先生依据黄宗羲的观点而总结出来的某种历史规律:历史上的税费改革不止一次,但每次税费改革后,由于当时社会政治环境的局限性,农民负担在下降一段时间后又涨到一个比改革前更高的水平。
黄宗羲(1610-1695),字太冲,号南雷,称梨州先生,浙江余姚人。1644年,清兵入关后,黄宗羲积极参加抗清义军,失败后隐居,屡拒清朝廷征召。主要著作有《宋元学案》、《明儒学案》、《明夷待访录》、《南雷文定》等。  
  黄宗羲是明末清初的重要思想家,是我国古代研究赋税制度最深入、最系统的学者之一。他在《明夷待访录•田制三》中指出历史上的赋税制度有“三害”:  
  “或问井田可复,既得闻命矣。若夫定税则如何而後可?曰:斯民之苦暴税久矣,有积累莫返之害,有所税非所出之害,有田土无等第之害。”   
  意思是说,历代税赋改革,每改革一次,税就加重一次,而且一次比一次重;农民种粮食却要等生产的产品卖了之后用货币交税,中间受商人的一层剥削;不分土地好坏都统一征税。黄宗羲的观点以及所反映的历史现象,被现代学者秦晖总结为“黄宗羲定律”,语出他的论文《并税式改革与“黄宗羲定律”》。   
  2003年3月6日,温家宝总理在全国人大会议期间,参加湖北省人大代表讨论时说:“历史上每次税费改革,农民负担在下降一段时间后都会涨到一个比改革前更高的水平,走进 ‘黄宗羲定律’怪圈。”并郑重表示“共产党人一定能够走出‘黄宗羲定律’怪圈。”
  

如何从制度上防止黄宗羲定律重现?叶青教授认为,
一、要对农民实行国民待遇;
二、要从政体上改变,把城乡分治改为城乡同治。政府应该给城乡提供统一的公共产品,比如道路、农村义务教育等。三是要发展农村经济,从制度上保证农村小康建设。只有经济发展了,农民税负率才会下降。
我国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及生态文明建设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到2020年国民总产值与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深得人心。根据近几年的发展情况分析。国民总产值翻一番比较容易达到,居民家庭收入翻一番,从总量或总平均的角度来看,也不是什么难以企及的事情。问题是农民的收入能否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再翻一番,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由于体制的原因,农民是弱势群体,最需要从经济上打个翻身仗;由于自然的原因,农业是弱质产业,最难在经济上翻一番。农业,农村,农民能否在未来八年赶上时代的步伐,是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因为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是全国人民的小康,就不是全面的小康社会。我们必须从思想出发点上明确认识到改善农民待遇,改革农民命运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并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的有效途径。
一、带着感情看农民
时至今日再提农村真穷,农民真苦,农业真危险。似乎有些消极悲观,因为经过这些年的努力,我们在取消农业税,开展全民九年制义务教育,新农合,户籍改革,城乡养老社会保障,乡镇综合配套改革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农民的自由迁徙权和财产所有权与支配权都得到了有效的尊重。这些关系到农民命运的重大问题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能够解决到这种程度,是我国让每一个人都能分享改革开放成果的政治设计的一部分,我们已经走上了为全民谋求幸福的健康道路。
在取得了这些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应当清醒的看到“三农”问题依然严峻,城乡差距拉大的趋势没有得到根本扭转,改革进入了深水区,人口红利和制度创新的活力日渐式微,而农民增收、农业增产遇到了新的发展瓶颈。外部是金融危机的影响,内部则是“被上楼”“被城市化”“被就业”以及城里人看到农村有了发展空间采取“非转农”的措施挤占农民进行新农村建设的成果。而新生代农民工内心的迷茫与困惑已经摆到了我们的眼前。
面对极其困难与复杂的局面,我们必须摆正态度,善待农民,才能实现共同富裕奔小康的目标。在世界历史上,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是最长的,农民在华夏文明史上有着厚重的文化积淀,他们以自身的勤劳、质朴、善良维系着古代中国的农业文明。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集权统治之下,中国的农民已经被驯化成了视缴皇粮国税为尽忠尽孝的义务的顺民。在封建礼教的精神麻醉下,他们往往犯有精神胜利的自迫症,难怪鲁迅先生在分析国民的劣根性时“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就是这样的农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认识到自身是彻头彻尾的无产者的时候,他们变成了义无反顾的革命者。在中国革命史上,农民作为一个草根阶层却发挥着中流砥柱的巨大作用,人民战争是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法宝,他们从送郎当红军到送儿上战场,直到自己小车推、担架抗、车轮滚滚推翻蒋家王朝,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江山的每一寸土地,都洒下了中国农民的鲜血和汗水。建国以后,我们迫于列强压境的困难形势,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策略,学习苏联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把农民组织起来,大搞农业生产,支援一线建设,农民拥缴爱国粮、爱国棉,自己却忍饥受冻拉巴着一家老小过着困难日子。由于政策确定的工农业生产剪刀差的存在,从农村转移出上万亿资产支援城市建设,农民成为新中国工业原始积累的直接贡献者。
改革开放是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发起的,农民首创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中国农业的发展注入了前无古人的活力。似乎在朝夕之间亿万农民就由贫寒过渡到了温饱,乡镇企业也雨后春笋般的迅速成长起来,紧接着就是税务、工商农资、粮油等等涉农部门一股脑的涌上来乱涨价,乱收费,乱立法,分享农村改革的胜利果实。没等个体私营经济壮大成长,各个利益部门已经把农村的个体经济封锁得无处立身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多如牛毛的费税已经榨干了农村经济改革的利好,中央不得不过早的把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即使这样,苏南模式(华西村)、温州模式、寿光模式依然闯过了层层难关,成为历久弥坚的常青树。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何时才能结束?似乎遥遥无期,国有企业改革进行得一波三折,天天在攻难关、破难题,制造了数不胜数的暴发户,现在国企高管仍然在享受着人们难以企及的高工资。他们已经建立了一个享受着无限资源供给而对社会很少贡献的独立王国,资料显示:国企的社会贡献率仅占其利润的4.7%,农民根本享受不到国资的利润分红。
    现在,农民的人均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仍然是很少的,但是他们的优质资源还在流失。资金:农村剩余资金的50%是流向城市的,而农民贷款的难度又是很大的,有的专家提出农民的宅基地可以用来抵押贷款,但这只是一种提法而已,不值钱的东西即使抵押,又能贷到多少款呢?人才:1.6亿农民工,都是精壮劳动力,他们多数是在为城市的发展作贡献,留在农村的是386199部队,更可怜的是那些留守儿童,还有那些年事已高需要子女照顾的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而农民工过的日子又是怎样的呢?有一首歌叫《春天里》就反映了农民工生活的艰辛与痛苦。—旭日阳刚  歌词是这样的:
还记得许多年前的春天
那时的我还没剪去长发
没有信用卡没有她
没有24小时热水的家
可当初的我是那么快乐
虽然只有一把破木吉他
在街上,在桥下 在田野中
唱着那无人问津的歌谣
如果有一天 我老无所依
请把我留在 在那时光里
如果有一天 我悄然离去
请把我埋在 这春天里
还记得那些寂寞的春天
那时的我还没留起胡须
没有情人节 没有礼物
没有我那可爱的小公主
可我觉得一切没那么糟
虽然我只有对爱的幻想
在清晨 在夜晚 在风中
唱着那无人问津的歌谣
也许有一天 我老无所依
请把我留在 在那时光里
如果有一天 我悄然离去
请把我埋在 在这春天里 春天里
凝视著此刻烂漫的春天
依然像那时温暖的模样
我剪去长发留起了胡须
曾经的苦痛都随风而去
可我感觉却是那么悲伤
岁月留给我更深的迷惘
在这阳光明媚的春天里
我的眼泪忍不住的流淌
也许有一天 我老无所依
请把我留在 在那时光里
如果有一天 我悄然离去
请把我埋在 在这春天里
如果有一天 我老无所依
请把我留在 在这春天里
如果有一天 我悄然离去
请把我埋在 在这春天里 春天里
     另一方面,教育是农村家庭比较大的一项开支,再穷不能穷教育,中国农民有着努力供应孩子上学,通过考试改变命运的传统。他们把大量的资金用来供孩子上学,然后就是把最优秀的孩子送向城市,因为乡村没有这些优秀人才的就业岗位。一个孩子供应成才平均的花费要在二十万元左右,即使是实行了九年制义务教育,要想让孩子获得好的学习机会,读完大学本科没有二十万是不够的。而城里的孩子一直享受着优质的教育资源,还有相对充足的就业机会。
二、认清产生城乡差距的根源
在对待农民问题上,传统社会中役使农民的观念是其根源,认为只有让农民为衣食而奔泊才能使社会的发展有动力。我们在建国后所采取的税收、收购和劳役政策基本上是根据农民的承受能力而定的,在国家困难时期,既使农民难以承受也要按上级的要求完成征收任务。三年灾害,饿殍遍野,十年动乱,民不聊生,直到入世之后的2006年,中国的农业税才被取消,是当时世界上仅有的两个征收农业税的国家之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和农村一度出现了可喜的局面,但是,昙花一现。利益部门的巧取豪夺催生了既得利益集团,造成了贫富悬殊,两极分化,社会稳定堪忧。连续出台的中央一号文件,一直把“三农”问题作为党的工作的重中之重,但是,由于马太效应,强者愈强、弱者愈弱好的越来越好,差的越来越越差,贫富分化积重难返,直到深水区、凸显期。现在到了要改革既要先从力倡改革者的头上开刀的地步,有良知的中国人为了大局利益可以忍痛割爱,牺牲个人利益去支持改革,而那些无良贪官巨富不是携资外逃,就是奢侈腐化,欲壑难平,制造了一起又一起数额巨大,情节恶劣,骇人听闻的贪腐案件。而农民怎么了?现在由于农村人口数额依然巨大,至今没有更好的代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好方法,面临来自国外的高量级农场主的市场竞争,想采取规模生产,想发展现代农业,但是,国情不同,许多努力背本逐末,渐行渐远,病根何在?
(一)、税收制度不合理,在2006年以前,对农民的税收是没有起征点的,另外还有劳务费、一事一议费、水费等等,名目繁多,现在已经废除了农业税,并对农业进行了直补,但是,与WTO其他国家相比,我们的农业补贴还相差很远,更何况搭车收费的现象在农村并没有杜绝,借水费征收中饱私囊的现象非常普遍。
(二)借权收费,层层剥皮现象不受限制
盖个章就要钱,一事一议加码收费,宅基地审批要交钱,并且变着法的投标加码收费,罚款、克扣不一而足。该干的不去干,农民自己干起来却又不断的进行刁难。
(三)工农产品剪刀差依然存在,入世协议棉花价格逐年开放,2010年,本应放开的棉花价格超常飙升,中央五部委又以宏观调控为名笼住了棉花价格,以后两年棉花生产遭遇异常旱涝灾害,棉花产量降低,本应价格上涨,然而棉花的价格再也提升不起来了,很多棉农血本无归。入世时化肥没有承诺放开,至今可以看出其价格一直高高在上,农民承受的折戟之痛,涉农物资剪刀差的存在就是罪魁祸首。
(四)农村的财政投入应得未得。最低的年份只有6%,近年来虽然在加大投入,但是与浩大的农村人口不相适应。而把它定位为支农资金更不合乎逻辑。作为一个农业人口大国,拥有八亿农村人口四亿农村劳动力,农业产值仅占11%,支农求稳是定国良方,而不要把宝贵的资金投向维稳机器上去,做背本逐末之事。当前我国的维稳支出与军费开支基本持平,(6千亿)为什么不把它投给老百姓兴办实业?要知道老百姓才是稳定国家的基石,要让他们成为新中国的新主人比加强任何国家机器都强。问题是我们的维稳资金豢养了一批利益集团和利益阶层,十八大之后公安系统暴露出来的贪腐分子特别多就是证明。
(五)应得未得的福利待遇。
农民所享受的福利待遇与城市市民相比产别很大,在公共设施、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生活保障方面,由于制度设置的偏向,城里人要比乡下优越得多。当前有些农民在重大节日的时候可能会破天荒的享受到政府部门送温暖活动的粮油米面等,他们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了许多感激的话,这一些都让人感受到不自然,他们那种低水平满足的心态都表现出自己对时事和事理的不清楚,因为像这样的福利待遇,城里人已经享受了好几十年了,而且普及程度和数额都大得多。每一个党政领导干部都应当深刻认识到我们在扶农、支农、增加农民的社会保障方面的重大责任,让每一个农村人口都能够幸福的有尊严的度过一生。
(六)农民没有分享国有资产的福利分配。
如前所说,农民以交爱国粮、爱国棉和剪刀差的形式供应了国有企业的原始积累,事到如今,这种本该全民共享的企业利润,却没有农民的份。
(七)农民的土地收益大量流失
现行土地政策分为国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两种,农民所拥有的只是土地的使用权,并非“耕者有其田”(孙中山语),因此在耕地开发与征占过程中,土地变性的增值部分,只有10%左右归农民,其余20%被开发商占有,60%以上被政府拿走了,土地本应是农民的最大经济权,而这样农民流失的资产每年达1-2万亿,因此一些地方热衷于招商引资以求卖地取财。而农民失去的是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土地,失去的是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承受的是水、土、气、渣的污染之害。
(八)义务工、无尝劳役是农民的严重负担,在很长时间里,即使没有什么工程也向农民征收劳役费,城市居民就没有这项负担,农民的利益表达机制受到限制是根本原因。以前四个农民的投票权才相当于一个城市居民的权力,而代表农民政治诉求的农会组织却建立不起来,在国外这种做法是行不通的。
(九)存贷款的差别待遇
农民存款的50%以上是输入城市的,而农民的贷款难度很大,缺乏与农民需求相配套的融资途径,而印度尤努斯创建的小额贷款给印度的下层民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饿死的牲口,穷死的汉,农民不是没有聪明才智,只是让束缚他们自由、剥夺他们权益的制度扼杀了他们的首创精神。如同食不饱、力不足徒有羸弱空架子的千里马,怎么会“才美外见”呢?习近平同志在广东考察时强调要珍惜广大群众的首创精神,体现了我们党对农村工作的深刻认识。
三、明确统筹含义,摆正思想态度,制定得力措施。
1、城乡统筹,就要打破城乡分隔体制,缩小城乡差距,构建城乡和谐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经济上要改变城乡GDP不均衡的现象,产业要做到合理分工,优势互补;城乡之间的企业公平竞争,生产要素能够自由流动,无论是土地,资金、技术、信息、还是人才都要让他们各得其所。社会上要统筹城乡人口发展,使人口增长均衡、布局合理、协调互动,要统筹城乡科教文化发展,不要让农村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要统筹城乡福利保障措施,做到统一衔接、合理公平。要统筹城乡的资源环境保护,制定出协调一致的步骤。
2、摆正思想态度就是要制度统一、权力平等、自由互动、合理分工、广泛合作。一党一政府之下,统一起跑线是应该的,这就需要对产权制度、价格制度、户籍制度、就业制度、福利制度、教育制度、财税金融制度、行政管理制度、行政区划制度、城镇管理制度、自由权利制度等进行大面积整合,只有制度上保障平等才会有协作和互动。权力上我们要看到实现城乡权力平等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一是:农民在选举权上刚刚实现国民待遇,有着很大一块历史欠账。二是县乡政府责任大、权力小。农村企业是在惨烈的市场竞争中找饭吃,需要通过省直管县的方式来扩权强政,不然它们有点收入,首先就是要满足税收和上级政府的需要,很难扩大生存空间。说到自由互动,现在每年的春运压力很重,有2.6亿的农民工往返于城乡之间,看似城乡已经互动起来了,实际上这是一种寻不到根的漂流,新生代农民工如何面对自己的生存困境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在长期的封闭解除之后,我们还没有制定出比较完善的适应城乡之间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方法和措施。合理分工,就是要分别利用好城市与乡村各自的特长和优势,给出明确定位,合理规划现实和将来,城市有工业优势、人才优势、政治、文化、教育优势;农村资源多,风景美,人们的心态平和,乡土文明也是一种宝贵的文化资源,因此需要精心保护,不要让城市过多的争夺农村的分工。广泛协作,就是要创造更多、更好的渠道实现我们党制定的以工扶农,以城带乡,反哺农业的政策,在缩小城乡差距的同时,更好的发挥农村的特长与优势,助推城市的更新换代上水平。
3、制定得力措施。在制度统一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明确任务、抓住重点并制定保障措施。
明确任务具体来说(一)要统筹产业发展,根据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特色定位在发挥各自的优势基础上进行交流合作。(二)要统筹城乡的空间布局。1、空间布局规划要均衡,充分考虑下一步就要进行的农村居民社区化、土地经营规模化、工业企业集中化。2、建设规划要充分考虑营造合理的分工协作体系。3、在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双向带动的过程中,既要推动农村人口的城镇化,又不要让新农村建设阻碍城镇化的进程。(三)统筹城乡市场建设,做到商品市场与要素市场合理配置,通过连锁带动,建立灵活的金融体系,方便农民存贷款等措施促进城乡协作统一,发挥优势。(四)统筹城乡的基础设施建设。交通、水、电、气、通讯在加大投入力度的同时,要侧重向农村延伸,以促进城乡的均衡发展,同时要避免投资的浪费,因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大,关键性强,必须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点,对于行将消亡的城镇和乡村与日益发展壮大的城镇和乡村要区别对待,不要给未来留下隐患。(五)统筹城乡环境建设做到协调统一,对污染进行坚决治理,不要让城市污染农村,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美丽中国。(六)统筹城乡社会发展。由于历史欠账,在就业、养老、医疗、救助、社会事业等方面,城市有,农村没有或城乡标准不一样,不衔接,今后要下大气力促进城乡平衡发展。(七)统筹城乡的公共服务。政府就是为老百姓提供公共服务的,要制定公平的标准,开展城市对农村的帮扶,适当增加农村的财政投入与转移支付,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公共管理民主化、组织保障制度化。(八)统筹城乡的精神文明建设,城市的文化资源比较丰富,要促进文化产业的转移与辐射,使农村也要享受到工业文明的阳光雨露,要搞好区域品牌建设,开展文化下乡活动。同时,农村的草根文化,传统文化也应当得到充分的发掘和弘扬,营造健康向上的精神土壤。
抓住重点就是要夯实统筹城乡发展的基础,把产业做大做强。(一)制定统一的城乡产业发展规划,(二)明确城乡产业统筹发展的产业特色定位,发挥优势,形成品牌,提升自身竞争力。关键是要有特色,有了特色不要怕不协调,只要有了特色,自然能够协调,就是怕重复建设。(三)开展城乡发展的项目辐射,形成以项目为龙头的产业对接。(四)建立城乡产业统筹发展的利益机制,高附加值的产业也向农村延伸,实现农业非农化,形成跨越城乡的产业集群,建立品牌共享机制,让农民分享产业发展带来的利益和成果。(五)连锁发展,集群共进,建立城乡产业发展的互动网络。(六)营造城乡产业发展的合理环境。在制度环境上、行业准入上加强对农民进城的援助,促进信息流通,提高劳动力的就业竞争力。
实施城乡统一的保障措施,包括:
(一)  思想要保持统一,做到宣传到位。
(二)  行动要有组织保障。
(三)  干部保障,在基层干事,干部是关键,要科学合理的考核干部,任用干部,通过东西交流,各级联动,确保组织健全有力。
(四)  群众保障,让所有的人都支持、投身到统筹城乡的伟大事业中来。
(五)  规划保障,编制出统一的城乡发展规划、概念规划、战略规划、建设规划、制度规划和产业规划。
(六)  战略思维,全球视野,要高于现实,长远规划,避免千人一面,恶性竞争。
(七)  要有政策保障,本地的政策要得到上级的支持。
(八)  外部协作保障。分工协作是产生效率的源泉,是提高生产力、竞争力的源泉。友好城市、专家智库、科研机构、企业联盟要精诚合作,互通信息和资源,形成合力。
四、借鉴日韩,趋利避险。
当前我国在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一)对新农村建设来说,1、重政府意志,轻农民心愿。2、重形象建设,轻内涵提高。3、重样板工程,轻补漏工程。4、重争取项目,轻基础性工作。5、重农村建设,轻城乡协调。6、重自身利益和小部门利益,轻整体利益。(二)对城市化建设来说,1.城乡分割,协调性较差。2.结构雷同,特色不明显。3.城镇体系不健全,协同效应不足。4.强调行政催化作用,缺乏产业支撑。5.重视外延拓展,忽视内在功能完善。
    而日本和韩国已经完成了统筹城乡的历史进程,他们的许多做法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