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48|回复: 0

沾化区庆建党一百周年“国昌怡心园杯”追寻

[复制链接]

261

主题

3522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0335
发表于 2021-6-17 12:16: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追寻杨子荣的足迹   

◎刘国林

作者简介:刘国林,男,汉族,《世界汉语文学》副主编。优酷网《作家刘国林作文大课堂》主讲。现为《关东美文》主编。有21部中长篇网络文学上架,8部中长篇在报刊连载。散文《可爱的草塘》被编入人教版小学课本至今。1978年以来,获奖120多次。散文《捉蛇记》被译成日文,发表在《彩虹图书室》第二卷上。

抗日战争胜利后,党中央批准东北局“要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要在一年之内完成初步的可靠的创建工作”,以便在东北进行国共两党间内战和反内战、战争与和平的较量。为此,党中央从关内各地抽调了大批干部率三五九旅等部队进入东北。党的“七大”选出的中央委员中,有相当一部分被派往东北。这年底,中央又发出了“巩固东北根据地”的重要指示,并不断充实力量。《林海雪原》的作者曲波的所在部队就是在这个时期来到我的家乡——东北民主政权的后方基地的。但是,国民党反动派纠集当地的土匪频频向解放军和新生的民主政权发动袭击,残酷杀害土改干部,肆无忌惮地进行恐怖活动,瓦图破坏瓦解人民民主政权的基础。这是新生的人民政权与垂死挣扎的反动势力在拂晓时展开的一场生死决斗。

我们的家乡地形复杂,高山密林、江河沼泽,丘陵平地都占全了。西南面的牡丹江有原始森林遮天蔽日,东部和北部是大片的沼泽地、草甸子,蒿草齐人深。除冬季外,这里是人畜很难进入的地方,因此,也就成了土匪的安乐窝。日本投降以后,以谢文东、李华堂、孙荣久、张黑子等人称“四大旗杆”的土匪就出现在家乡一带的深山老林之中,多达两万之众,剿匪任务变得十分艰巨。

北满书记陈云与合江省委书记张闻天等党政军领导同志深入前线,和部队一起研究制定了化整为零、各个击破的作战方针。《林海雪原》的作者曲波当时是牡丹江二团的团长,亲自率领小分队向潜伏在林海雪原里的土匪老巢发起进攻。这当儿,从胶东入伍的杨子荣被分配到牡丹江二团,成为曲波率领的剿匪小分队的一员。曲波发现,杨子荣有许多突出的优点,他虽然曾是连队炊事员,但却因精明、干练、阅历广。而被点名抽调到侦察排。无论是与土匪正面遭遇,还是乔装侦查,杨子荣都能机智、勇敢地完成任务,很快就被提拔为班长。半年后,杨子荣又被提拔为团直属侦查排的排长,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曲波为自己有杨子荣这样的战士而自豪,为自己有这样的战友而骄傲。他器重杨子荣,偏爱杨子荣,把他视为自己最亲密的战友和同志。在杨子荣牺牲之后,曲波从未忘记他。他在小说《林海雪原》的扉页上,深情地写道:以最深的敬意献给我亲密的战友杨子荣、高波及所有在林海雪原战斗过的英雄们。

但是,百密一疏的事,曲波没有详尽地了解、掌握杨子荣的真实姓名、身世和籍贯。在《林海雪原》一书中,只是大概地告诉读者:杨子荣的家乡在胶东半岛。

曲波参加了杨子荣生前的最后一场战斗,目睹了杨子荣不幸牺牲的全过程。为了让这位传奇英雄永远活在人们的记忆里,他笔下的杨子荣,最终也和战友们胜利地随同部队南下,参加了消灭反动派、解放全中国的伟大战斗。

事实上,当年解放军进山剿匪时,虽然我的家乡建立了人民政权,但是全国,尤其是关内乃至大江南北仍然弥漫着内战的硝烟。杨子荣牺牲时,是和在那场战斗中牺牲的其它烈士一起安葬的。当时条件所限,他的墓前只立了一方普通的墓碑,碑上只记载了杨子荣的生卒时间是1917年至1947年,其个人生平均为作记载。甚至在他牺牲多年后,人们连烈士的遗像都无从获得。据此,家乡的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完成。于是,调查小组成立了。

1966年9月,调查小组南下,在保定驻军112师和通化、千山、大连、沈阳、鞍山等地的部队和地方单位,寻找杨子荣的生前战友。虽然找到了几位,但是和杨子荣直接接触过的、了解情况不多。能把问题说清楚的,一个都没有。经过两个多月的寻访。调查组无动而返。回来后,调查组总结了经验体会,于年底再度登程,直奔北京去找曲波。

在北京,没费多大的功夫就找到了曲波。岂料此时的曲波已经因为《林海雪原》从政治部办公室主任的职位上“沦落”成伙夫。“造反派”认为:他写的《林海雪原》是在“为自己树碑立传”,是“利用小说反党”!在被“造反派”监督改造的伙房里,曲波只能简单地告诉调查组:“去找孙大德吧,他也在北京。”

孙大德在一家医院里当总务科长。这位健在的杨子荣侦查排的英雄,当时的日子也有点儿不好过了。政治斗争的阴云正在悄悄地向他袭来,一些人费尽了心机,正在背后给他罗织一个“政治骗子”的莫须有罪名。调查组找到孙大德后,孙大德也是模糊地知道杨子荣的老家大概在胶东,至于在什么县、什么乡、什么村,他也说不清楚。胶东有荣成、牟平、文登、乳山四个县,有几百近千个乡镇村屯,哪一个是杨子荣的故乡,必须准确无误的查找清楚。这是人民热爱英雄的愿望,也是政府对历史,对先烈应尽的政治责任,调查组在胶东查找了一千多位在东北解放战争中牺牲的烈士资料,但是没有一个与杨子荣的情况相近相符的。

调查组没有气馁,他们为杨子荣曾在自己的家乡战斗过而自豪,杨子荣在家乡留下的宝贵遗产,必须让家乡人知道、了解,才能发扬光大。调查组乡政府提出了新的寻找方案,政府下了死命令:不受时间、条件限制,不惜代价,一定要把英雄的籍贯身世、生前身后的相关情况调查清楚,向全国人民做出圆满的交代。

1968年5月,调查组再度赴京。这是一次极为艰苦的行程。当时的北京是大串连的中心,也是内查外调人员落脚的地方,外地进京人员居高不下,住宿十分紧张。当时需要介绍信,到指定的地方,由指定的部门统一分配住宿。调查组一下车,立马跑去登记住宿。这天,外地进京办事的求宿人员已经排到了三千号,开放的旅店基本满员。如果天黑之前没有空位,就得蹲站台。为了不影响调查工作的尽快进行,调查组留下一名同志排号,其他人赶紧去找孙大德。

通过孙大德,调查组找到了时任驻京某部副政委的姜国政。姜曾是牡丹江二团一营的干事,在林海雪原参加过战斗,是杨子荣的战友之一。听到杨子荣战斗过的地方来人查询杨子荣生平情况,他激动地说:“杨子荣为建立新中国献出生命,我们作为他的战友,如果连他的身世都说不清楚,就对不起烈士了!”

姜国政得知调查组的同志还没落实住宿问题,就利用部队的便利条件,给他们联系落实了舒适方便工作地西郊宾馆下榻。接着,姜国政亲自出面,找来了曲波等十多位在京的杨子荣战友,召开了“老战友追忆杨子荣座谈会”。进入明亮整洁的会议室后,战后重逢的老战友们喜极而泣,长时间地紧紧拥抱,调查组从他们的脸上仿佛看到了杨子荣的影子。

姜国政代表部队和杨子荣生前战友,感谢地方政府和人民对烈士的关怀、厚爱,要求战友们积极协助调查组开展工作。热烈而认真的回忆开始了,因为谁也找不出杨子荣的照片,战友们就着重语言回忆。大家的共同描述是“杨子荣的身高在一米七左右,长条脸,颧骨略高,浓眉大眼,有少许络腮胡子,性格开朗健谈——这使调查组对杨子荣的形象、性格、特征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座谈会从周二开到周五,对于杨子荣的故乡还是没有人能准确地认定下来。最后,决定以曲波的意见为基础,把大致范围划定在胶东,从有较大可能性的荣城入手,进行第二次寻访。为了支持调查组深入开展工作,姜国政还亲自安排了两名部队人员充实到调查工作中去,前往胶东,展开进一步的寻访调查。

七月流火,齐鲁平原白天的气温高达摄氏40度,人躲在背阴处不动,也要呼呼出汗。调查组顾不上避暑纳凉,一下车立马找到当地政府说明来意,请求协助。烟台地委听说要在本地区开展这样一件功在千秋的大事,立即召开了电话会议,要求各县成立“寻找杨子荣办公室”,由武装部、公安、民政、妇联通力配合,务必查个一清二楚。荣成县为此打印了相关文件,并张贴了寻找广告,许多村屯还利用大喇叭,一天广播三次,要求居民行动起来支持调查组的工作。

老区人民对此报以极大的热情。仅仅一个星期就搜集了近千条线索。调查组的同志昼夜值班,轮流接待,四处走访,对所有的线索进行拉网式核查;对重点情况进行反复面谈,比对,并一一记录,但尚无确却证据可以认定。调查组决定将重点向周边县城转移、在文登、海洋经过了一轮的拉网式排查寻访,对所掌握的上千条线索逐一核实后又再次否定。调查组决定移师牟平。

漫长紧张的4个月过去了,在这100多天里,调查组的筒同志没睡上一个安稳觉,几乎在睡梦中都在寻查工作。最后,他们将手中过于宽泛的25个重点归纳为10个:着重从杨子荣的形象、性格特征、参军时间、路线、可能活着的亲友等方面深入查找。短短几天,又有新的线索。

一天早晨,牟平一位民政干部告诉调查组,在圩峡河有个叫宋学芝的老太太,其儿子扬宗贵“光复”时去东北当兵,一去没回来。当时乡里有人在东北看见一身土匪打扮,乡里人传开了他她儿子在东北当了土匪的消息。解放后,一有运动,乡里就把老太太当“阶级对立面”看待。老太太不服,上访多年。后来,县里认为“传言证据不足”,给她定了“失踪军人家属”,1958年给她发了“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证”,确认她家的烈属资格。

就在《林海雪原》的电影,戏剧全国播放家喻户晓的时候,宋老太太犯过寻思,人前背后念叨过:“电匣子里说的杨子荣,是不是俺儿子呀?”尽管乡里人都知道中国有个英雄叫杨子荣,但是质朴的农民们谁敢把杨子荣与本乡本土的杨宗贵联系在一起呀?包括杨宗贵的哥哥杨宗福也劝慰老娘说:“娘啊,天下重名重姓的多着呢,要是的话,部队早有信儿来了。”尽管如此,晚年重病在床的宋老太太还是把这种感觉深埋心底,直到逝世。

为了核实圩峡河的传说,调查组请来了周边乡里从东北复员的六七个老兵,让他们回忆当年参军时的情况。为了唤起老兵们风尘的记忆,调查组给出了一个名字——杨宗贵。这在老兵韩克利的脑海里激起一束火花,眼前浮现处与一个“杨宗贵”的人前后脚报名参军的情景。韩问杨:“刚才你报真名了吗?”“俺没用真名,俺在这儿还有一大家子人呢,还有俺媳妇。”韩克利说,那时胶东共产党和国民党正在“拉锯”,共产党刚走,国民党就来,老百姓心里没底,怕站错队。杨宗贵当时没报真名,是怕遭国民党报复,牵扯家人。后来、韩克利发现杨宗贵有个“手印”,上面刻着“杨子荣印”四个字。

听了老兵韩克利的回忆,调查组隐约感到:目标已经尽在迟尺!这时,调查组发现一个姓姜的老兵闷不作声地抽烟,便追问他为啥不吭声。姜说:“我在想杨宗贵出发前和我拉家常时,说他家里是什么河。”“什么河?”调查组的同志心里划过一道闪电,想起圩峡河宋老太太为儿子鸣冤上访的事,感到时近半年的调查已经逼近突破口了。调查组的同志们按捺住内心的激动,把姜请到另一间屋子里去回想,接着马上请人找来了几个当地上了年纪的老头,让他们把本地周边的村屯按照正规和传统的叫法,把凡是带“河”字的说出四五个。老头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说出四五个,其中一个老头说:“城南有个村叫圩峡河。”姓姜的老兵听了一拍大腿连声说:“对!对!就是圩峡河!”调查组的同志们听了会心地一笑,杨子荣身世的谜底快要破解了!

圩峡河位于牟平县宁海镇正南五六公里远的一个偏远村庄,沿着连绵起伏的丘陵,居住着百余户人家。谁也未曾想到,就是在这样一个很不显眼、又不富裕的小村庄里,出了一位名扬天下的英雄。调查组找到了杨宗福老人:“你弟弟杨宗贵有没有手印?手印刻的什么名?”“有手印,上面刻着他的字——杨子荣。在东北扛活时,他用这手印领了钱。”“杨子荣长相什么样?”“浓眉大眼、长方脸、高颧骨,还有点络思胡子,能说会唠,1945年光复是参军走的,一去没回来。”

杨宗福对杨子荣的长相、性格、参军时间的述说,与曲波、孙大德、魏成友等诸多战友的回忆吻合。再加上多个线索反映:杨子荣有个媳妇叫许万亮,1952年病逝了。杨宗福老人也肯定了这一点。综合以上情况,调查组认为:杨宗贵和杨子荣同一个人。但直到此时还未能搜集到杨子荣的生前照片。6年之后的1974年春天,一张已经泛黄的旧照片。辗转寄到了调查组。这是当年杨子荣的一位战友保存的——杨子荣在庆功会上披红戴花的生前照片。调查组的同志们激动万分,当即请人将这张唯一存世,弥足珍贵的老照片翻拍放大,然后专程到北京找了曲波和姜国政等人。老战友们一看照片,惊呼道:“是从哪儿找出来的呀?这就是杨排长啊!”照片又被调查组带到圩峡河。杨宗福老人见到照片是老泪纵横,泣而无语。村上的老人们异口同声地指着照片说:“这时宗贵呀!”

杨子荣身世的谜底终于揭开了,1945年日本鬼子投降的那一天,29岁的杨宗贵瞒着老娘和妻子,以自己的字“子荣”为名去报名参军。此前,他曾闯关东在东北漂泊十几年。关外的风土民情、生活习惯了如指掌。在城镇里帮工学徒时,他对行会帮派、三教九流,甚至土匪地痞的黑话都略知一二。这种泛接触社会、熟悉关东人生活的履历,对杨子荣日后成为侦察英雄,做了重要的人生铺垫和生活积累。尽管他参军因为年龄偏大、起初被分配当了炊事员,但是他超常的智力和敏捷的思维,还是被首长发现了。他被调到侦察排不久,就出色地完成了首长交办的侦察任务,很快就被提拔为班长,转年认为侦查排长,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7年的除夕夜,杨子荣带孙大德、魏成友等五名战友到夹皮沟侦察座山雕的行踪,半路上遇到了下山的土匪,扬子荣用黑话说:“我们是奶头山的人,想投靠山爷。”这样,他们取得了土匪的信任,打进了匪巢,把座山雕骗下山来一网打尽。1947年2 月19日,家乡的《东北日报》在头版以《战斗英雄扬子荣等活捉匪首座山雕》为题报道说:“某团战斗英雄扬子荣等6名同志于本月2日奉命赴蛤蟆塘一带便装侦察匪情,以机智巧妙方法,日夜搜索侦察,当布置周密后,于二月七日深入匪巢,一举将将匪东北第二中队第二支队司令座山雕25名全部活捉,创造了以少胜多、歼灭股匪的战斗范例。”

在智擒座山雕16天之后,杨子荣随曲波带领小分队20余人追击土匪郑三炮。早春二月的家乡寒夜仍是零下40度左右,出奇地冷。战友们走了一夜,半夜烤火时枪暖出了霜,再赶路时枪已冻住了。疲惫造成的这百密一疏,酿成了英雄悲剧。

天亮之后,小分队发现了土匪的窝棚,郑三炮就隐藏在里面。扬子荣抢先一步,堵住了棚口。郑三炮是个枪法很准的惯匪,当他发现被包围之后,躲在窝棚里的死角处不动弹。杨子荣举枪一勾,没有打响。孙大德接着开火,也没打响。这时,郑三炮等人朝外开枪,扬子荣不幸中弹牺牲。曲波立即指挥战士们扔手榴弹,炸开了窝棚,消灭了郑三炮。扬子荣的遗体被运回了家乡的县城,停放在县中学的院里,前来焚香烧纸的群众络绎不绝。几天之后,团部为杨子荣举行葬礼,首长和战友们无不为杨子荣的死而痛惜。

一晃侦察英雄杨子荣已牺牲六十三年了。我的家乡为英雄建立了纪念碑,还设了英雄事迹陈列馆。杨子荣的战友高波的遗体也安葬在那里、和英雄一起长眠在巍巍的老爷岭下。如今,英雄的事迹已是家喻户晓,英雄的故乡山东烟台市也为他竖立了雕像,让英雄永远活在家乡人的心里,和他熟悉的大海朝夕相伴,和他的乡亲们共享和平的阳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