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42|回复: 0

沾化区庆建党一百周年“国昌怡心园杯”革命圣地延安行

[复制链接]

261

主题

3519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0323
发表于 2021-6-5 17:44: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革命圣地延安行

                                                                                                             文/ 代义国

       车快要到达延安时,举目远跳,傲然耸立的冲天白杨立即扑入我的眼帘。这些白杨是当年敌后根据地人民坚强不屈,团结向上的精神写照和意志的象征。我把脸靠在车窗上,只见窗外公路边、山坡上、坡地间,一排排一株株的白杨树都努力向上,直插云霄。
  车开进延安城,那笔直而宽阔的街道、来往穿梭的汽车以及摩天的大厦,俨然像一幅绝美的画卷,好一个极具现代化气息的大都市。
  七拐八弯,我们来到了延河。我一眼就看见了那象征革命圣地延安的巍巍宝塔和延水桥,心里好一阵激动。众所周知,延安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在上个世纪日本人把它炸成废墟之前,延安一直保持着古老的风貌。但真正使延安获得新生,并赋予它历史重任的,是中国共产党。
  1935年10月,党中央和毛主席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在胜利完成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后到达这里。从这以后,延安就成为了中国革命重要的指挥中心,也成为了让全国人民无比向往,无比仰慕的革命圣地。
  凡是去过延安的,恐怕没有谁不在枣园、杨家岭、凤凰山麓以及宝塔山上流连忘返!
  枣园,位于延安城西北7公里处,青山环抱、果树成林,清静而又幽雅。在枣园前面,有一渠清流,这就是有名的“幸福渠”,蜿蜒的渠水穿园而过,使枣园显得更加秀丽。据当地的朋友介绍,枣园最富有魅力的地方要数窑洞里的灯光。老百姓总是形象地认为,当年毛主席所住的窑洞里的灯光,不仅照亮了延安的山山岭岭,更照亮了中国人民解放的道路。
  走进毛主席当年住过的窑洞仔细一瞧,发现左边的卧室里,摆放着一张典型的南方式样的硬板木床,四根柱子挂着白布蚊帐;而右边的办公室里,则有一张办公桌、一张靠背椅和一盏普通油灯。特别是在办公桌上放有一根一尺长的生铁条,随行的朋友告诉我,这是在大生产运动中,边区政府炼出的第一炉铁的样品,毛主席一直把它当“镇尺”作压纸用。
  在枣园,更让游客难以忘怀的是窑洞前的石凳子。据说,毛主席当年就是坐在这条石凳子上,同他的爱子毛岸英促膝长谈,鼓励毛岸英到农村去锻炼,学习劳动知识的。睹物思人,让人不由得肃然起敬,那硝烟弥漫,战火纷飞的一幕幕仿佛重现在眼前。
  跨过了王家坪大桥,顺着延河北行3公里,我们一行便来到了杨家岭。这是一条风景秀丽的小山湾,也是1938—1947年中共中央所在地。进入旧址大门,翻过一座小石桥,迎面便是浑厚朴实,庄重壮美的中央大礼堂。实际上,这座砖石结构的建筑物,虽然看似陈旧,但形状十分别致,外形似两层楼房,内部却是窑洞式样,分正厅、舞厅和休息厅,中共中央两次著名的大会就是在这里召开的。一次是中共六届七中全会,那次会议通过了著名的文件——《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而另一次便是,在这里举行的被载入史册的党的七次代表大会。此次会议之所以著名,是由于它确定了把毛泽东思想作为我党的指导思想。
  在杨家岭的半山处,由西向东错落有致地排列着一孔孔窑洞,其中最西边的就是周总理当年住过的,东边是朱总司令当年住过的,而在最东边有一个用土垒成的垸子,背靠南山挖的并排六间窑洞,便是毛主席当年的旧居。垸子左下约30米处,就是当年大生产运动时毛主席带头开种的一块约两亩的庄稼地。值得一提的是,就在这孔窑洞里,毛主席当年还接见过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他风趣地回答了美国记者的提问,并首次提出了“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不但如此,在这里,毛主席还挥笔写下了《反对投降活动》、《新民主主义论》以及著名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等许多重要著作,极大地鼓舞了全党全国人民满怀信心地争取新民民主革命的彻底胜利。
  在毛主席的旧居里,我深情地凝望着窑洞中那张普通的桌子,那盏珍贵的油灯,又仿佛看到了当年毛主席在灯下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为中国革命而呕心沥血的光辉画面。
  在令人神往的圣地、中国革命的摇篮——延安,虽然我们逗留的时间非常短暂,但这里的一草一木在我的脑海里却刻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巍巍宝塔、潺潺延水、冲天白杨、金黄小米……(本文字数约1650个)

作者简介  1964年生,1988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喜欢读书、旅游。擅长诗歌散文创作,已在中国社会报、精神文明报、齐鲁晚报、农村金融时报、邵阳晚报、花园报、《散文福地》、《战士文艺》、《民兵生活》、《阿墨江》、《狮子山文艺》、《福永》、《未来》、《乡镇论坛》、《浦口文艺》、《灵川文学》、《乡韵》、《盖州文艺》、《云安文艺》、《中华家园·洋浦湾》、《龙信》、《辉煌文学》、《杏花村》、《卫城文苑》、《神农风》、《辰溪文学》、《文风》、《大公井》、《秀谷春》、《海潮》、《胡杨树》、《弥水》、《抱阳》、《金谷风》、《香溪》、《襄阳文艺》、《人文前川》、《沧浪》、《诗春秋》、《胡杨》、《薛城风华》、《河清海晏》、《大洼文学》、《七仙岭》、《新城文学》、《和县文艺》、《瑞云文艺》、《杂技风》、《开州文苑》、《托克逊文艺》、《古峡文学》、《九嶷山》、《梁台》、《平城文苑》全国数十家报刊发表诗歌、散文等作品千余首(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