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94|回复: 1

郭城摔面传奇(长篇小说)(一)

[复制链接]

420

主题

476

帖子

3990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990
发表于 2020-9-1 05:03: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一回:海艇回乡传火种,好汉齐聚摔面馆
宋海艇,又名宋涛,一介书生,戴一副近视眼镜,大高个,白白净净,说话斯斯文文的,就读于济南农业专科学校。
1925年11月,受中国共产党山东省委派遣,宋海艇回到了莱阳老家,他先是以国民党员的公开身份在万第镇水口村开展活动,后来就在瓦马村任小学教员。那个时期的知识分子共产党员,大都是有两个身份,一个是国民党员,一个是比较隐蔽的共产党员身份,开展起革命工作比较方便。在瓦马村任教的日子里,宋海艇在附近各个村庄里积极建立农民协会,创办农民夜校,一边教农友们识字,一边给他们传输革命的新思想,让他们去思考自己受穷的真正原因。在不长的时间里,宋海艇就在这附近发展了9名共产党员,其中就有一个叫着孙杰三的人。
孙杰三是海阳夏泽村人,他是海阳第一名共产党员。那时的孙杰三不光不能让村里人知道他是一名共产党员,就连自己的老婆孩子都不能告诉他们啊,一旦暴露了自己的身份,那是要掉脑袋的。
1927年蒋介石“四·一二”大屠杀以后,中国共产党人真正看清了他的反革命嘴脸,八月在南昌举行了武装起义,以后相继在多地发动武装起义,并且在井冈山建立了中国红色革命的第一块根据地。不久,全国各地都在效仿着南昌,学习着朱德和毛泽东的经验,在不同的地方举行武装起义。1928年6月,海阳东部的农民协会在宋海艇、孙杰三等共产党员的领导下举行了暴动,7月,海阳县国民党政府联合地痞流氓、大刀会等反动组织对起义的农民协会进行了血腥地镇压和屠杀,由于条件不成熟,缺乏武装斗争的革命经验,这次武装暴动失败了。于是,海阳的革命活动暂时处于低潮时期,地下党员们在暗中四下奔走,发展党员,积蓄着革命的力量。
1928年7月底,宋海艇发展的共产党员王礼来到了朱吴一带活动。首先,王礼来到了蜜蜂涧村发展党组织,后来去翁窑头村走亲戚的时候遇到了桑园村的姜成太,将其发展为共产党员,不久姜成太又将崖南头村的姜万寿发展成为共产党员。
蜜蜂涧村,明朝洪武年间(1368——1398)建村,村人都姓于,据说也是从郭城搬来的,因这里两山涧之侧突出一大圆石,形似蜂巢,所以就把村子叫着蜜蜂涧。
蜜蜂涧村的于连江,就是这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的。于连江,一般的个头儿,人比较清瘦,国字脸,一双眼睛看人时就像两把精光四射的短剑直刺向人的灵魂。几年前闯过关东,于连江在关外就接受过新的革命思想的熏陶,接近过一些共产党人,王礼发展他为共产党员正是慧眼识珠。于连江十几岁时,就跟当时海阳有名的拳师孙彦昌学过螳螂拳,三五个常人不是他的对手。他的师傅孙彦昌和青山村的宫宝田拳师是师兄弟,两人在清朝末年联手闯进京城去救他们的师傅,不仅旗开得胜,一举成名,赢得了荣誉,据说还弄回了慈禧太后一半翡翠西瓜哩。后来,孙彦昌老拳师去高家教授拳术,收了不少的徒弟,于连江也因此与高家这边的一些师兄弟们都十分的熟悉,尤其与高地、高卓臣的关系更为密切,也就顺理成章地认识了“二先生”和“大医生”等人,此是后话,这里暂且不提。
于连江在关东返回海阳老家时,走的是水路,也就是说他在旅顺码头上坐船回到了烟台,然后一路奔波回到了老家。当他走到郭城时,夕阳早已藏到了西山后边去了,天色已晚,此时的他正是饥肠辘辘。于连江抬头望去,“郭城摔面馆”映入眼帘,他大喊一声:“到家了啊!”随即走了进去。
进到摔面馆里,于连江双手抱拳对摔面馆掌柜的说道:“掌柜的,可是咱们老于家的爷们吗?”
“正是,俺叫于永,不知您咋称呼?”掌柜的同样抱拳说道。
“俺叫于连江,是南边蜜蜂涧的。”于连江答道。
“您在几世?”于永又问。
“十七世。”于连江说。
“那是兄弟了!”于永不无兴奋地说,“俺也在十七世啊,呵呵,兄弟赶快坐下,俺这就给你摔面下面去!”
这时站在旁边一直没说话的一位白面汉子笑着走过来,对于连江说道:“兄弟快坐,先喝碗茶水歇一歇!”说罢就去提壶倒茶。
“不客气,不客气!”于连江连忙说道,“兄弟,您是?”
“俺叫于挺河,也是咱们郭城人,俺与这摔面馆掌柜是莫逆之交,常来这里看他摔面。”
于连江在“郭城摔面馆”吃到了正宗的郭城摔面,也萌生了想学郭城摔面的想法,但当时碍于情面没好意思向于永提起。于连江在这里住了一个晚上,夜里与于永、于挺河南朝北国地聊了半宿,从此与这两人交上了朋友。其实,这于挺河也不是平庸之辈,他不仅在青山联中读过书,还跟着宫宝田老拳师练过螳螂拳,他的事情后边自有说道。于永与于挺河是师兄弟,都跟着宫宝田学过拳,他是“郭城摔面”的正宗第二代传人和代表人物,于挺河欣赏他的摔面技艺,早就告诉于永说等自己有儿子了就把自己的儿子托付给于永要跟着他拜师学艺。
闲话少说,书归正传。
一天,于连江去高家看望自己的师傅孙彦昌老拳师,在那里遇见了二先生和大医生,还有二先生的得意门生高卓臣。其时老拳师正在拳房里跟二先生和大医生在一边品着茶,一边闲聊着,高卓臣在旁边烧水冲茶,伺候着三位德高望重的人。
“二先生”叫高鸿臣,他不仅是是高卓臣的老师,也是镇上所有读书人的老师,顺理成章地也是镇上所有人的老师。这“二先生”,个头不高不矮,五十出头儿,清清瘦瘦的,一说话儿就笑,文质彬彬的。“二先生”的家庭是个大家庭,有三四十口人,种着四十多亩地,家里在镇上开着“洪兴客栈”。在家里,老大管着做家里的买卖,老三管着带家人种庄稼,老四还年轻,跟着二哥“二先生”念书哩,不过这老四后来很有些故事,高家镇上人称“四爷”的就是他,这是后话不提。“二先生”先是教私塾,后来孙逸仙带伙人把皇上给拽下了龙椅之后,他就在新民国小学校里教国文。“二先生”不仅仅是学富五车,满腹经纶,而且写得一手儿好字,画得一手儿好画,更是拉得那胡琴如泣如诉,悠扬婉转。高家地面上三五十村所有的题词书刻,无论正楷隶书,还是行书草书,都出自他老人家之手。“二先生”逢求必应,从不看客下菜,富人穷人,男人女人,大人小人,一视同仁;他教学生从不打学生,都是循循善诱。“二先生”极豁达,把钱财看得很淡,他说钱乃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人生明理即可,平淡做人正直做事足矣。是故,一茬一茬的学生,无不尊敬“二先生”的。
这“大医生”叫着高华亭,也是个像“二先生”这般让人肃然起敬的人物。他与“二先生”年纪相仿,但身材绝然不同,人高马大,虎背熊腰,走路虎虎生风,打眼儿一看便知是威风凛凛之人。他的医术是祖传的,专门从事接骨,而且接骨从不收钱。“大医生”医术精到啥地步呢?这么跟你说吧,如果你的骨头断了,碎了,只要还能找着对付到一块儿,经他一舞弄,敷上他亲手配制的中草药,你就能听见你那骨头咔嚓咔嚓地往一块长哩,不出百天,好喽,呵呵,牙根儿就不用等那一百五十天,“伤筋动骨一百五”的谚语在“大医生”这儿一点也不灵了。“大医生”的拳术更是不含糊的,他习得的是跟孙彦昌老拳师的螳螂拳不同的长拳。有两件事儿至今流传于高家地面上的乡间:一是“大医生”年青时有一年走亲戚晚上回家,半道上遇见狼群,他勇猛奋战,不仅击退狼群,还击毙两狼,一手拖一只返回家里,食其肉寝其皮;二是“大医生”把武术的精髓融入了舞狮和秧歌之中了,舞狮中有一招“天女散花”就是“大医生”自创的,很有些名头的“海阳大秧歌”都很大程度地受到过“大医生”的影响。
高卓臣也算是“大医生”和孙彦昌老拳师的半个学生,因为他跟着两位武功了得的人都学习过拳术,受过两人的指点,他的悟性不错,自然而然地就能把螳螂拳和长拳糅合在一起,作为健身防身的技艺。他刚好二十岁,但他为人处事却早已成熟起来,在读民国小学时就比一般孩子爱思考问题,凡事儿都要问个为啥,有股子打破砂锅纹(问)到底的劲头儿,看见不平之事就会站出来跟人家理论一翻,在孩子们中间他是很有威信的,无论男女学生都喜欢把遇到的闹心事儿告诉他,以求得他的帮助。
在交谈中,于连江得知“二先生”打算让自己的四弟去郭城学习郭城摔面,学成之后回来在自家的“洪兴客栈”经营,正愁不认识郭城的摔面师傅呢。于连江连忙应承下来,他说:“高老师,您的这事儿就交给俺吧,俺保证能让您满意的!”
“二先生”微笑着道:“哦,何以见得?”
“郭城摔面馆的掌柜是正宗郭城摔面的第二代传人,他叫于永,是俺的故交,俺俩情同手足。”于连江赶紧解释说,“技不压人,俺也早想去学习郭城摔面,就让俺和您家里的四叔一起去拜师学艺吧!”
“呵呵,踏破铁鞋无处觅,得来全不费工夫啊!”“二先生”高兴地说,“好好好,择日不如撞日,你们明天就去可好?”
“好的,一切听从老师的!”于连江兴奋地答应。
“既然这样,”孙彦昌老拳师说道,“就让俺的徒弟高地一起去吧,俺记得他也不止一次地说过想去学习郭城摔面的!”
“对对对,卓臣,你也一起去吧,你不也早有此意吗?”“二先生”对身边的高卓臣说道,“你爹那里,还有拜师见面的一切费用都包在为师身上即可。”
高卓臣对着“二先生”鞠个躬说:“谢谢老师,学生日后定当报答师恩!”
“大医生”高华亭一笑说道:“有这心意就足矣。”
第二天,于连江、“二先生”的四弟、高卓臣、高地一行四人横穿林寺山东麓下奔向了郭城于永的“郭城摔面馆”去学习郭城摔面。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1

主题

3506

帖子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0281
发表于 2020-9-1 18:52:08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于老师力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