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林先 发表于 2021-8-28 21:52:25

中秋遐思/廉艳芳

       儿时的中秋节,对于农家来说其实是很繁忙的时候,父母要忙着收棒子大豆,棉花也开得雪白。可即使是这样,爸爸还是天没亮就把还没从窝里出来活动的大公鸡捉住,拿绳子绑了,系两块砖头,放在门口再去地里。这时,我和妹妹就一边开心地剥着棒子皮,一边畅想着久候方至的美味。公鸡是开春的时候妈妈从沿街叫卖“赊小鸡”的外乡人那里赊的,因为青黄不接,几乎家家户户都拿不出现钱买毛绒绒的小鸡雏。不过现在想来,那时候真是民风淳朴,春天赊了小鸡,到了秋天,大致就是中秋节后,开春的那个外乡人就来挨门挨户地收鸡仔钱了,并且有养不活的还不要钱。可是从没有听说过哪家不认账或者说多报几只养不活的小鸡仔的。各家各户的妈妈们早就仔仔细细清点了公鸡母鸡的数目,等外乡人进门,就把在手心里已经攥得有点软哒哒的一小打毛票儿递上去,很郑重的样子,仿佛完成了一件大事。
       记忆里,中秋节因了白天的农忙总是在晚上过的,吃团圆饭的时候妈妈会把走亲戚剩余的月饼分一分,我和小妹一般都可以分到两块以上的月饼,父母总是等我们开心地把月饼领走了,才把剩余的那块碰掉了角或者因为包装纸开口已经坚硬的掰开,也满足地放进嘴里,小时候很奇怪那样的月饼为什么他们居然比我们吃得还要香甜。虽然垂涎已久,可是我依然记得那时候的月饼怎么那么难吃啊,尤其是五仁的,最讨厌那个怪味还有里面的丝丝儿,即使是物质生活极其贫乏,我也一口不吃,这种习惯一直延续到了今日!小时候还有一种酥皮的月饼,我还是比较喜欢的,记得是用各种颜色的油纸包着的,一斤四个或者五个,里面有很硬的冰糖,说不定什么时候还会硌到牙,但是还是记得外面酥皮的味道。说到月饼,现在我最喜欢吃炭烧咖啡味的,女作家匪我思存说这样的人大多是文艺青年,我也不知道我是不是,反正是特别喜欢这个口味,咬一口,苦涩中带着咖啡的醇香,特别让人回味。次之的是莲蓉蛋黄的,这个口味我的女儿也喜欢。
      先生说他家里兄妹三个,多一张嘴就多一份开销,家里的日子拮据得狠。小时候每到中秋临近兄妹三人就整天盼着分月饼吃。婆婆怕他们等不到十五就吃没了,就用竹篮子把月饼挂到高高的房梁上,他每每抬头眼巴巴地看着,直到十五的到来。讲给幼时的女儿听的时候,她对此很是不解,瞪大了眼睛好奇地问:爹地,你们想吃月饼为什么不踩着小板凳自己去冰箱里拿啊?
      这或许就是代沟吧,今天物质生活优裕的孩子已经无法理解当时爹娘的贫乏。他们心目中的中秋节是可以放假,然后出游,再就是丰盛的节日大餐,真的是再也无法理解他们的爸爸妈妈当年每日抬头看竹篮子的情怀了。
       自女儿出生以来,每到中秋月圆,我总会抱她或者牵她去户外看月亮,给她念“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教她背“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只是对于已经读高二的女儿来说,这样母女月下读诗的时光,不用屈指都已经可数了。作为母亲,对未来要在他乡共赏一片月色女儿,预先说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吧!

露珠 发表于 2022-2-15 11:21:30

欣赏陈站好文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秋遐思/廉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