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老 发表于 2021-1-9 06:00:05

谈议论文的阅读与写作(三)(《野老杂文选》之三十二)

(七)议论文的写作 初中生写作议论文,我们认为一般只提倡写比较简单的议论文。具体地说,只要求会写三种形式的简单议论文,即:(1)简单的命题作文(2) 一事一议的议论文(3) 读后感或观后感。在初中阶段,如果能将上述三种常见的议论文很顺利地写出来,就达到了初中阶段议论文教学的目的了。那么,究竟怎么写这三种议论文呢?古人云:文章古无定法!我们认为虽无定法,但还是有章可循的。   1. 简单的命题作文   什么样的作文,才是简单的命题作文呢?就是学生在审题时,很容易找到论题(即作者将要在文中议论的问题),并很容易确定出中心论点,然后能在生活中找到古今中外的典型论据(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去证明论点,从而讲明道理,达到以理服人之目的。所运用的论证方法也是常见常用的(例如例证法、正反对比法、引证法、喻证法等),论证方式也是常见常用的(例如讲道理论证、摆事实论证、讲道理和摆事实相结合论证等),所运用的结构形式也是议论文的一般结构形式,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例如写《说时间》、《论勤奋》、《谈谦虚》等之类的文章,就属于较为简单的议论文。 下面仍然以《说时间》为例子,来看看简单的命题作文到底如何写作。   (1)审题。通过看给出的题目《说时间》,找出“论题”是“时间”,然后确定出“中心论点”是“时间是宝贵的,我们要想在学习和工作上有所成就必须珍惜时间”(当然你可以提出其他的论点,但必须正确、明白、有意义)。  (2)去查找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为写作积累起材料。这些论据要真实、典型、经得起考验与推敲,有一定的知名度,无论是事实论据还是理论论据。   (3) 根据你所搜集到的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的具体情况,来确定使用什么样的论证方法,确定了使用哪些论证方法自然也就确定运用什么样的论证方式——讲道理论证或摆事实论证还或者二者相结合论证。   (4)上述三步工作完毕之后,就可根据议论文的一般结构形式——“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来布局谋篇,构思文章,进行写作和修改,完成写作任务。   A首先,如何“提出问题”即怎样将中心论点提出来。第一先根据审题时确定的“论题”,用精练明了的语言确定出中心论点。第二用什么方法方式将论点提出来,是用“开门见山式”提出,还是“先叙事后议论”在议论中提出,或者用“引用名人名言”来提出,这要根据写作者统篇构思的需要来选择论点的提出方式。   B其次,是如何“分析问题”即把准备好的论据用具体的论证方法方式组织起来来证明论点的正确,以达到以理服人之目的。这步工作既是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更要讲方法和方式,是关系文章成败的关键写作工作。(详见本讲座中的四、五两节内容)   C再次,是如何“解决问题”那总结全文得出结论,并提出要求或发出号召。得出的结论必须要与论点相一致,提要求或号召时措辞要委婉不可口气太大。   D最后,是回过头来多读几遍自己所写文章,全面进行修改,最终定稿。   附范文:   说时间 前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文学家高尔基曾这样说过:“时间是最公平合理的,它从不多给谁一份,勤劳者能叫时间留给串串果实,懒惰者时间留予他们一头白发,两手空空。” 可见,时间是宝贵的,我们要想在学习和工作上有所成就必须珍惜时间。   (点评:上节为开头部分,引用名人名言来提出中心论点,完成了“提出问题”) 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从不给你的多,也不会给他的少。珍惜时间,做到争分夺秒,那么你在学业和事业上就会有所建树;反之,视时间如粪土,虚度光阴,那你在学业和事业上最终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点评:这是运用正反对比论证法论证,是讲道理论证) 鲁迅先生说:“生命是以时间为单位的,浪费别人的时间无异于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慢性自杀。” 富兰克林也说:“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 从两位名人对时间的认识中,我们不难看出时间就是生命的论断是永恒的真理。让时光在昏昏噩噩中流走,其实生命在不知不觉中消耗殆尽,还谈什么学习和工作成就呢?俗语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就是这个道理。可见,你想在学习和工作中取得骄人成绩,非珍惜时间所不能。(点评:这里运用引证法论证,是讲道理论证) 三国时的董遇以采樵为业养家糊口,终日辛劳,不能说他有多么充裕的学习时间。但他善于利用所谓的“三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勤学苦读,持之以恒,终于成为名重一时的学者。 宋代欧阳修官至翰林院侍读学士,终日政务系身。但他勤于抓紧“马上、枕上、厕上” 的“三上”零星时间考虑问题,构思文章,终于成为一代散文大家。 宋代的方仲永,“五岁,作诗立就” 可谓神童天才,可惜他父亲和他都不知惜时如金,白白浪费了大好光阴,荒废了学业,最终“泯然众人矣” ,成为千古笑柄。董遇能成为名重一时的学者,欧阳修成为一代散文大家,固然与他们的勤奋分不开,更重要的是他们视时间如生命,惜时如金,争分夺秒,没有虚度光阴,才取得了令人称赞的成就。恰恰相反,方仲永及其父由于沒能珍惜光阴,就受到了时间老人的惩罚,最终一事无成。   (点评:以上四段文字中的一、二、三段是列举的典型事例,有代表性且知名度高,是众所周知的。第四段是针对第一、二、三段的事例紧扣论点的分析论证。这样,就叫完整的例证法,只罗列事例,沒有针对性紧扣论点的分析,那不叫例证法。千万注意这一点,至关重要!再则,正反两方面的事例又形成正比对比法了。这是摆事实论证。) 清代文嘉在《明日歌》中说:“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日日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可见,惜时如金,争分夺秒,不仅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更是我们事业成功的保证。朋友们,为了让你的学业更上一层楼,为了让你的事业更加辉煌,让我们一起珍惜时间吧!   (点评:引用《明日歌》结束全文,然后得出结论,最后委婉提出要求)   (八)议论文的写作(续)   2. 一事一议的议论文   一事一议的议论文是指就具体的事件来进行评论的议论文,一般要求短小精悍,毫无拖沓,重在针对某一事件进行评论,说理性強。   这种文章写来时,一般是这样来布局行文的:   (1)简述事件。叙述事件时,力求精练、简要、明了,抓住事件精髓叙述,能压缩一定压缩,决不拖沓。   (2)针对所述事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张,即文章的中心论点。   (以上写作内容应视为“提出问题”部分)   (3)展开论证。或讲道理,或摆事实,或二者相结合进行论证。既可用理论论据,也可用事实论据。各种具体的论证方法都可用,既可单用,也可综合运用。这部分论证都是围绕中心论点(即针对所述事件提出的自己的看法和主张)来进行的。   但是,一定要注意:在论述时必须紧扣原事件,不能脫离原事件去论述,这是写此类文章最应注意的关键一点。   (以上写作内容应视为“分析问题”部分)   (4)总结全文,得出结论,提出要求或发出号召。在这部分中,无论是结论还是要求或号召都要紧扣原文。   (以上写作内容应视为“解决问题”部分)   这种文章写作适应下列几种情况的作文:   (1)给出材料作文、看图画作文,尤其是给出具体事件的作文。   (2)对班级学校、单位、社会发生的具体事件撰文评论的文章。   (注意:写此类文章时,一般先应将事件简述,再通过评论提出论点,在论述中要紧扣原文。)   附范文:   请你珍惜你的生命!   近来,班级中有部分同学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课后也不能抓紧时间做课后作业,一味地玩耍,老师和班级干部批评他们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他们却说“时间有的是多得很,不必看那么重,以后再说嘛!”   这部分同学的言行是极其错误的!时间,不是有的是多得很,对人一生来说它是极其有限的。按人一生活80岁算,80乘以365天总共是29200天,最多也就能活上三万多天,怎么能说时间有的是多得很呢?可见,一个人要想在学业或事业上有所建树,就必须珍惜时间,他的生命才活得有意义!   (评点:先叙事,再评论,从而提出中心论点:“一个人要想在学业或事业上有所建树,就必须珍惜时间,他的生命才活得有意义!” 这是“提出问题”)  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从不给你的多,也不会给他的少。珍惜时间,做到争分夺秒,那么你在学业和事业上就会有所建树;反之,视时间如粪土,虚度光阴,那你在学业和事业上最终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鲁迅先生说:“生命是以时间为单位的,浪费别人的时间无异于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慢性自杀。” 富兰克林也说:“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 从两位名人对时间的认识中,我们不难看出时间就是生命的论断是永恒的真理。让时光在昏昏噩噩中流走,其实生命在不知不觉中消耗殆尽,还谈什么学习和工作成就呢?俗语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就是这个道理。可见,你想在学习和工作中取得骄人成绩,非珍惜时间所不能。班级中的那些同学,如果仍不省悟,长此以往,不仅不能在学业和事业上有所成就,而且是在慢性自杀,愈来-越快速走向死亡。   (点评:以上文字是“分析问题”,重在讲道理,先用正反对比法,后用引证法论证,最后紧扣原文。)   清代文嘉在《明日歌》中说:“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日日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可见,惜时如金,争分夺秒,不仅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更是我们事业成功的保证。朋友,特别是与我们班级那些同学有着相同意识的朋友,醒醒吧,请你珍惜美好时光,珍惜你的生命!   (点评:以上是“解决问题”,总结全文得出结论,提出要求也紧扣原材料。)   (说明:为行文方便,范文均以《说时间》中的段落来写的,稍加改动而成。后文将也是这样,敬请各位原谅!谢谢。)

陈林先 发表于 2021-1-9 10:01:58

欣赏于老师佳作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谈议论文的阅读与写作(三)(《野老杂文选》之三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