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老 发表于 2020-12-19 06:22:40

史诗般的英雄谱(《野老杂文选》之十三)

如果著名作家曲波先生尚在人世,这部长篇纪实小说《龙头槐》的《序》一定是由老先生来写的,何也?因为这部长篇纪实小说的主人公——高波以及小说的第一作者高春堂、第二作者王班都与曲波老先生极有渊源。高波——著名长篇小说《林海雪原》中那个在押送小火车途中为保卫人民群众生命与财产英勇战斗而牺牲的战斗英雄,他曾是曲波的警卫员,祖籍是山东省海阳市高家村。曲波在长篇小说《林海雪原》的扉页上曾郑重地这样写道:“以最深的敬意,献给我英雄的战友杨子荣、高波等同志!”长篇纪实小说《龙头槐》的第一作者高春堂——高波的嫡亲侄子,他与曲波夫妇是忘年交。长篇纪实小说《龙头槐》的第二作者王班——曲波、高波的老战友王学俭之子。长篇纪实小说《龙头槐》为什么定位为纪实小说呢?原因就在于小说的主人公以及众多的人物都是历史中真实的人物,构成小说故事情节的主要事件与故事也同样大都是真实的。 长篇纪实小说《龙头槐》描写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在胶东山村土生土长的剿匪英烈高波短暂传奇的一生,讲述了高波在党的培育下从一个乡间顽童成长为一名人民军队的优秀战士和战斗英模的成长过程,从而向读者展示出了一幅胶东人民子弟兵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所经受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以及部队跨海到东北后爬冰卧雪、英勇剿匪的历史画面。高波,原名叫高新亭,参加八路军后给曲波做警卫员才改名叫高波的,这个名字还是高波同村的老党员、老八路高富京给起的名字。高波生长在老根据地海阳北部山区高家村一个勤劳、质朴、团结、刚毅、开明、革命、有文化素养的家庭里。高波的爷爷是个勤劳的老人,自己虽然遭难,但是没被困难吓倒,依然带领家人勤劳愉快地奋斗与生活;高波的父辈兄弟四人都是中国北方农村特别典型的铮铮铁骨的汉子!高波的大伯父、三叔父都是勤劳的农民,一边种地,一边做拉面馆与客栈生意,辛勤劳作、正直做人;高波的父亲——人称“二先生”,是十里八乡受人尊重的乡村老师,他知识渊博,品行端正,为人正直,接受新生事物而又坚贞不屈,他不仅支持自己的学生——中国共产党蓬黄掖三县县委书记高卓臣开展地下工作,而且把自己两个儿子一个女儿都送到了革命队伍里了;高波的四叔父,目睹了日寇的暴行,怒发冲冠,直接投奔到许世友将军的八路军打鬼子去了;高波的大哥高海亭,本来是一介书生,目睹了国破山河碎的现实,在父亲“二先生”的支持下,毅然扔下新婚的妻子,走上了抗日救国的革命道路。英雄人物的成长都不是偶然的,都是与家庭成员的品质以及家风的影响分不开的,高波生长在这样的家庭里,他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革命战士是不足为奇的,这是他能够成为合格人民子弟兵和战斗英模的家庭基础。高波的成长,还与他周边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高卓臣,海阳早期的中国共产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后来担任着蓬莱、黄县、掖县三个县的县委书记,他在家乡开展地下工作的时候,以教学为掩护,把革命的火种洒遍了古老的海阳北部山区。他是高波的革命领路人,高波在革命道路上每前进一步,都受到了他的影响。革命先烈高春兆、于连江的英雄事迹,让高波终生难忘,他从这些为革命英勇献身的英烈身上看到了中国和民族的希望,让他立志向他们看齐。高波在家乡民兵队伍里和“黎明剧团”的时候,高洪昌、高作宾等人对他也是影响匪浅;参军到了革命队伍上,曲波、刘波、杨子荣、王学俭、马国栋……等等一些革命的战友都在高波成长道路上或者鼓舞鞭策,或者自身言传身教,对于他的成长至关重要,没有革命队伍的大熔炉,高波也不能锻炼成钢的。……从这部长篇纪实小说塑造的这些真实的历史人物这个角度来看,我认为把这部长篇纪实小说称之为“史诗般的英雄谱”是不为过的,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 这部长篇纪实小说在塑造刻画主人公高波这个历史人物上,可以说还是比较成功的。作者把发生在海阳北部山区的一系列革命历史事件和人民子弟兵渡海到东北剿匪的一个个故事架构起来,形成了这部长篇纪实小说的故事情节,诸如地下党员高春兆刑场英勇就义、于连江暴动被砍头示众、马石山阻击战、解放万第战役、夺乌拉战斗、收复五常县城战斗……等等,在这连贯的故事情节里,作者完成了对主人公高波的形象塑造和性格的刻画,让一个活生生的人物栩栩如生地站在了读者的面前——高波,一个胶东山乡少年,在革命先驱者们带领下,逐步成长为合格的抗日民兵和“黎明剧团”的台柱子;参加八路军后,在首长和战友们的鼓励帮助下,一步步茁壮成长为一名优秀战士和战斗英模。高波,谦虚好学,机灵敏捷,有文化,从小习武,文武双全;他对敌人仇恨无比,对人民群众无比热爱;战斗经验丰富,机智勇敢,能够很好地完成党和上级交给自己的一次次战斗任务。高波,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直至为革命献出了自己年仅二十一岁的生命!这,就是长篇纪实小说《龙头槐》的主人公——高波!另外,小说中塑造了诸多的革命者的形象,也是活生生的,血肉丰满,高卓臣、高春兆、于连江、曲波、刘波、杨子荣、王学俭……都是如此。 这部长篇纪实小说也不是无可挑剔的,有个别的历史事件做了改动,时间与空间与史实不符,比如于连江暴动,当然这是出于为了塑造刻画主要人物的需要而故意为之。小说的语言,由于是几个作者合作,也有待于再精炼一些,才能形成风格。 总之,瑕不掩瑜吧,我们还是应该给这部“史诗般的英雄谱”——长篇纪实小说《龙头槐》以赞许,因为她不仅为后人留下了一笔精神财富,更为鼓舞我们发扬民族的革命传统与精神、实现强国梦而聚集并散发着正能量啊!                                        野老                                    2020年8月9日

陈林先 发表于 2020-12-19 13:28:30

于老师佳作连连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史诗般的英雄谱(《野老杂文选》之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