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老 发表于 2020-7-15 04:46:45

龙头槐(长篇小说)(七)

第七回黎明团首演翻身戏许司令号召震山村    卢沟桥的枪声拉开了全国抗战的序幕,胶东大地上也吹响看抗战的号角,革命形势一片大好,根据地不断扩大,海阳县北部和东部各村也先后建立了民主政权,许世友司令的大军也陆续开进了海阳境地,並亲自住扎进高家、郭城、发城、栖霞桃村一带,先后消灭了胶东二十四个土匪司令中的十几个,剩下了胶东最大的土匪司令赵保原带着投靠他的其他“抗八”土匪头目龟缩在莱阳万第。一时间,胶东野战医院、胶东日报社,也进驻了高家村,乔八的队伍也转成八路军,陈鹤丹也回到高家村就地参了军,高卓臣回到了高家村后公开了身份,解释了与妻子孙翠英的误会,消除了无端隔阂,重新言和如初,一切皆大欢喜。    有了强大人民武装做后盾,革命形式势如破竹,革命风暴势不可挡,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着胶东大地。当地的反动组织如崩溃的一座座冰山,丢盔弃甲,威风扫地。高家村全体党员、民兵、妇女、儿童、贫协组织一时间掦眉吐气,兴致勃勃,高卓臣大展雄风指挥若定,整日政务繁忙。经过数月排练,他一直关注的大翻身剧目终于搬上了舞台,开戏那天人山人海,四乡五邻汇聚向高家村,八路军将士、许司令亲自座阵观摩,震撼人心的锣鼓敲响在高家村的舞台。缘于高家村历来有戏班子传统,对京剧得心应手挥洒自如的高新亭,加上聪明伶俐,从小耳濡目染,有高连发、高普连等老戏骨亲自传授,那简直是入戏十分,表演出神入化;一幅由二先生亲题“高家黎明剧团”巨幅红绵横挂在戏台天幕上空,显得新颕光彩鲜艳夺目。传统的锣鼓前奏曲牌,犹如战场上吹起的战斗号角,惊天动地深入人心,周边村庒万人巷空,人心沸腾。   “风凄凄,雪飘飘,我与妺妺沿街乞讨……”一阵悦耳的京胡二黄导板伴奏,送出一对手拄要饭棍、衣衫褴褛的兄妺二人,哥哥正是由高新亭扮演的虎子,而妹妹小兰则是由新亭被派往薛家村的颐生堂药房老中医薛桂德的女儿薛玉兰扮演。    “手拿着要饭棍,小兰俺泪绵绵,寒冬腊月跟哥哥去要饭,刚才去了财主家门口被财主放出的狗将俺的腿来咬,唉呀呀,疼死俺了……”    随着兄妺二人悲愤地唱着哭腔拄着棍相互搀扶着走向舞台,导演高普连隐身在后台,搭着梯子向台前扬着白纸屑,台上在灯光的映照下犹如飘飘的落雪,营造了舞台氛围,台下黑压压的观众,包括许司令在内,一煞时鸦雀无声,凝固了一般安静;随着剧情的展开,由哀怜同情自已阶级兄弟的苦难遭遇,到憎恶财主恶霸欺压穷人的滔天罪行,当扮演财主的高富雷带领扮演狗腿子强夺小兰抵债、小兰母亲闻讯后悬梁自尽、父亲因逼出狗殡受辱后碰死在狗碑上时,台下已是怒气冲天,怒骂声、呼喊声一浪高过一浪。“报仇,报仇!打倒狗财主,打倒吃人的旧社会!”观众声讨的声浪汹涌澎湃,犹如滔滔江水一泄千里,黑压压奋怒的拳头如刀枪林立。演到剧的尾声大虎子参了军,带领部队回村歼灭了土匪武装,打倒地主恶霸,救出了妹妹小兰,报仇雪恨,枪毙了恶惯满盈的恶霸老财。沉静多时的台下观众犹如睡醒的雄狮,陡然间开始向万恶的旧社会、旧封建势力发出雄壮的狮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打倒反动派!中国共产党万岁!”台下又是一阵浪滔般怒号……几尺高的戏子台,许司令一跺脚,从挤在台前看戏的高新亭小弟高泉亭、妺妹高端亭身边飞身落在戏台上。她们感到十分惊奇,哪里知道许司令是从少林寺出来的武林高手。许司令一身戍装,迈着矫健的步伐,向前紧紧握着新亭与玉兰的手:“大虎子,小兰,演得好,太好了!”然后拍着前来谢幕的黎明剧团团长高普连的肩膀,“哈哈,你们演得太好了!”几声朗朗大笑后,又握起民兵队长高洪昌的手,用浓重的河南乡音说着:“黎明剧团的这一台大戏好比千军万马,锣鼓一响好比机枪大炮,震憾人心,鼓舞百胜啊!人民觉醒,敌人丧胆,龙头槐树的高家村非同一般,山豹同志果然名不虚传!黎眀剧团成立恰到好处,为开劈根据地冲锋在前,拉开了轰轰烈烈大革命的序幕,吹响了直捣敌人的战斗号角!黎明剧团要到各部队各地去巡回演出,这是一场暴风骤雨前的雷鸣,这是久旱土地上的及时雨啊!”    许司令虽然初来乍到,但是他的传奇大名早已在胶东民间闻名遐耳,他也不失时机在这难得人多广众场合,做一番政治宣传演讲,他用浓重的河南乡音,慷慨激昂地宣讲了当前的大好形势,宣传了共产党、八路军的政策,号召广大贫苦农民积极参加到革命队伍中,建立人民群众的铜墙铁礕,联合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来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建立广大劳苦大众翻身当主人的人民政权,抗击日寇,消灭伪政府,推翻封建剥削阶级,建立幸福、独立、民主的新中国……台下的掌声,立即如雷霆般发出久经不息的轰鸣。    台上的演员高新亭、薛玉兰及全体黎明剧团团员,当听到许司令的讲话与对剧团的高度褒奖时,一个个情绪振奋,与台下的军民观众一样激动得眼泪夺眶而出,情急之下,他们不约而同地互相拥抱欢呼雀跃起来,大虎(新亭)与小兰(玉兰)也情不自禁地饱含热泪,带有浓厚的阶级兄妹感情,竟久久地紧紧抱在了一起,一煞时,却又被拥上台来的八路军男女将士团团围住,赞叹慰问的声浪此起彼伏;一直在台下被民兵背来看戏的高新亭的祖父母喜上眉梢,全体家人更是乐开了花。二先生正襟稳坐含而不露,一向偏爱看热闹的新亭母亲却心花怒放,她随着锣鼓点抖着肩膀,一手端着铜锅烟袋,一手有板眼节奏地敲着膝盖,有时嘴里嘟哝着;“妈妈的,睑皮真厚,羞死个人了!”她又用胳膊肘儿捅一下丈:“快看,你那宝贝儿子出来了,还会唱,妈妈的,用错地气了,家里出戏子了,那个小兰女子跟虎儿倒是挺般配,哈哈哈……”二先生歪头瞪她一眼:“真是穷人得了一文钱,沒见世,得胜猫儿欢似虎,奈不住性子!”        那日卓臣老师与陈鹤丹姐姐被吊龙头槐,新亭速速连夜到干爹乔八那里通风报信,搬兵救师,然后尊照师嘱,趁夜色在山岭雪窝扒岀掩藏着的那具狼尸,撂上肩直奔薛家村颐生堂。    清晨,颐生堂药房大门旁草垛堆里,老中医薛桂德十六岁小女薛玉兰到草垛上拿干草回厨烧火做饭,弯腰抱柴之时突然发现眼前草垛里佝偻着一个蓬头灰面、衣衫褴褛的小乞丐,身旁也佝偻着一个毛骨悚然毛茸茸如死犬一般大怪物。“啊呀呀……”小玉兰一阵惊吓,丟落干草向屋跑去,正巧与出门父亲撞了个正着。“爹爹,鬼,鬼……”小玉兰在爹爹怀里浑身哆嗦着,惊恐万状地结结巴巴用手指向草垛,薛桂德立即推开女儿镇定地走向草垛,当看到草垛边掩掖着一对佝偻怪物时,他也不禁大吃一惊,无怪女儿能吓成那样。你看那大灰尾巴,长茸茸怪毛,又是个大清早灰蒙蒙天气,谁人看见了都会胆怯的。沒等薛桂德愣过神来,那个破衣蓬头灰面人嗖地站立起身,脏兮兮的脸上,透出一双明亮有神的大眼睛,朝颐生堂门扁一扫,然后上下将薛医师一番审视,又向四周巡视片刻,見四下无人,便轻声朝薛医师丢出一句:“八月十五!”薛医师听后立即回应:“月光明!”“正月十五!”薛医生反问。对方点头含笑道;“雪打灯!”对上暗号,两个人便似久别重逢的老朋友一样亲热地紧紧拥抱在一起,新亭向薛太夫说明来意,薛太夫又向新亭打听老友二先生近况,新亭说二先生正是家父,薛医生说二先生还教过女儿玉兰读书。论起亲属关系,薛医生原来是新亭三姑夫表兄,真是是亲三分向,薛医生对新亭更是倍加亲近,视如亲子,呵护备至。新亭将狼尸献上,正好薛医生家里来了七八个秘密转来的穿便衣的当地作战的民兵伤员,薛医生将狼皮剥了,说是絮絮给伤病员補着暖和,狼肉让伤员炖了补身子,卓臣书记的枪下猎物,同志们说别有风味。在颐生堂避居其间,新亭除了跟薛医生及其他女儿薛玉兰学着怎样扎针、切脉、包扎伤口、使药配药,还学着怎样望、闻、问、切等等医术,闲遐时便偷偷与玉兰研究老师交给他的光荣任务,两个人将“大翻身”剧本有计划地背了个滚锅熟,按照剧本上的台词、道白、唱腔等把整场戏吃透背熟了。有时两人排练到深夜,同时被戏情深深地感染着,革命思想也在两颗青春的心中埋下深深的种子,为将来能彻底走向革命道路打下牢固的基础。同时戏中流浪乞讨的兄妹二人,也让她们墜入深深的情同亲生兄妹情义中,临别那天小玉兰挽着哥哥的手,唱着戏里的唱词,送过一个又一个山头,最后泪别冷家山,小兰目送着“大虎哥”下了山……许司令大军开进了海阳,各路外避的高家地下党、民兵、进步学生纷纷返乡,迅速投入到卓臣布置指挥的革命工作中,首要的是排练京剧“大翻身”及一些宣传抗日的开台前小节目。排练中因新亭已熟背台词,捷足先登,自然成了剧中主角及说词导演,让众民兵演员耳目一新又目瞪口呆。新亭又去薛家村搬回玉兰,锣鼓家使一响,胡琴操师老倪一拉,悠扬中大虎、小兰对唱犹如天籁般绝音,让众人拍手喊好!好,老班主高连发、老戏骨高连谱一锤定音,打破常规就用上了外村演员薛玉兰,高新亭高兴之余夺过三叔高奎英敲的锣,用力敲起,咣,咣,咣……锣声震耳欲聋。首次开演成功,还受到了许司令及全体官兵以及众乡邻的称赞,主角高新亭、薛玉兰等演员顿时在胶东中东部一带名鹊起,各地邀请的戏演接应不遐。做过流浪戏班班主的高连发,对遊走异地、夜宿露营有着丰富的管理经验,不同的是革命队伍的戏班不收费全是义演,最多是到了乡间被派到农家与农民吃个饭,或在部队随官兵用个歺。后来许司令跟剧团领导商量过,要黎明剧团整体入伍作为部队专职剧团,终因剧团思想不一致统一不起来,加上有些岁数大的家中有负担等诸多因素未能达成目的,但是如部队有需,保证不论多远随叫随到。    演出之余,还要兼顾村里的革命工作,因为剧团二三十个成员大部份是青年民兵,高新亭是民兵队和农民夜校里的文化教员,还兼任着民兵队里卫生员,一些进步的抗日革命歌曲还要由高新亭学会了再交给队员们,有些是高卓臣亲自编写的,也有的是从外面流传过来的,每天晚上高家村的夜校里灯火通明,宣传抗日及其开展抗日民主政权工作的革命歌曲日夜在山村里回响。    一、上夜校之歌赵五李四和张三大哥大嫂还有二嫚,咱们是上夜校把书念,在文化上也要把身翻。人不吃饭肚子叫唤,不穿衣服身上寒。若不学习把报纸看,脑子里发昏受人欺骗。怎样团结民主制止转乱,怎样保卫胜利彻底把身翻。二、春耕之歌春风吹得暖洋洋,庄稼人们耕田忙。开荒的多打粮,炕战胜利有保障。耕的多打的多,收的粮食堆满仓。民有吃军有粮,身强力壮上战场。三、青抗先之歌想起了1937年,日本打到了东海边。威海失守烟台沦陷,东海上起狼烟。军阀官僚齐跑掉,撇下人民受灾难。救星从天降,八路军共产党建立根据地。保卫我家乡家家兄弟齐武装。拿起棍棒端起枪,三三两两出入青纱帐。拿起了手榴弹开展麻雀战,打得鬼子心胆寒。民兵的队伍旗帜飘扬,民兵的队伍威武又坚强。四、需要共产党阴湿的地方需要太阳,困难的中国需要共产党。太阳照耀着万物生长,共产党壮大民族才能解放。……一传十,十传百,革命的歌曲在海阳的大地上广为传唱。大海边,深山里,村村户户,田间地头,到处都在激情高唱,欢乐激昂的情绪四处荡漾,人们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高新亭还在老师高卓臣的指导下,根据传统的海阳大秧歌,改编成了具有新时代气息的新式秧歌,并在青抗先男女队员中率先跳起,新式秧歌小调很快也在村中姑娘、媳妇们中流传开来。这些秧歌调比较出名的有:《十二月》正月里来正月正呀,正月十五挂红灯。……还有秧歌剧的开场词:今年是一九四二年呀,龙头槐的秧歌来宣传,先问首长们一声好呀,再问同志们你可安……那震撼人心的大锣鼓,那悠扬委婉的胡琴声,听得人们时而热血沸腾,时而如醉如痴。这一年高新亭忙得不可开交,八路军的到来,日本鬼子的扫荡也来了,打土豪分田地斗地主的工作也来了。高新亭出生地海阳县,地处黄海之滨,胶东半岛南翼,居青岛、烟台、威海之城市中间。高家村处在海阳县城以北40公里的山区,四面被大山环围,招虎山、万丈山、林寺山、马石山,山山相连密而不透,山路崎岖藏龙卧虎,一人把关万夫莫开,好一块战略要地。许世友司令员去无踪行无影,有时早上在这里,中午就又到了那里。许司令住在高家村西邻一个山沟旮旯小村桑园村,他的一个女儿许桑园就因在此村降生而得名。许司令秘密来到这片山区,一边抗日一边将周围伪政府一个个端掉,然后建立起共产党红色政权,实行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军民一家紧密团结,把这里的工作开展的红红火火。烈士高春兆四个弟弟二个妹妹都相继参了军,参加了革命,成为当地有名的革命家庭;这期间村里的斗争了几户地主,分了他们的土地浮财,民兵队更是一马当先,押着地主们游街示众,北粉坊更是当地首斗对象,财产丰厚,品行低劣,难逃法网,被戴上土豪劣绅的大高帽子游街示众;那些受压迫受剥削的劳苦民众更是拍手称快,高新亭家里也分到了玉皇庙几亩好地和一头黄牛。1942年,高家村第一次土地革命,是按当时全村人均土地三亩半划定的界限来定的,人均三亩半以上至十亩划为中农,高新亭家里当时人28囗,山坡薄地45亩,人均1.5亩,远远不够人均界限,因此成分定为贫农。紧张的劳动训练之余,天性乐观的民兵们有时也免不了侃侃大山,来点段子,调节调节气氛。有一天,二十几个民兵在队长高洪昌的指挥下,在村南柳树林里搞操练,先练格斗对打、拼刺刀、爬树、射击、投弹,后练武术摔跤,高新亭一连摔倒了七八个同龄人,便渐渐自喜,走到队长面前自诩为功夫到家了,要求下一批参军,队长摇摇头打趣地说:“乳臭未干,翅膀不硬,你什么时候摔倒高富英便什么时侯放你走!”已经参军的高富英八岁起便跟村里有名的功夫把丈高华亭学功夫,三五人近不了他身。高华亭还身怀一门绝技,会一手接骨匠绝艺,无论伤情有多重,无论骨折在什么位置,凭他手上的硬功,都能捏好接上,然后用一只活公鸡,当场连毛捣成糊状,再掺进自制祖传秘方,搅匀敷于伤处崩带缠紧,保你百日后完好痊愈,而且从不收费,全是义诊义救,遇上过年过节伤者不过意的,送他几个馍几包点心之类作为酬谢,真是个侠风义胆、品性高尚之人,四乡五邻人人敬仰,而且他本人武功高強独道,授传于海阳螳螂拳始祖李元赞坊下,高富英就是在高华亭这高师门下学武多年,那功夫了得。高新亭被队长高洪昌一说,自知武功比起高富英还差一大截,知趣地不再吱声,对自已的训练更加刻苦认真了。

陈林先 发表于 2020-7-15 19:18:55

欣赏佳作 推荐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龙头槐(长篇小说)(七)